由於內容過於龐大,周瑞從“思維殿堂”中摘取下來了的,也只是一份“目錄”。
當需要將“目錄”擴充套件成“全文”的時候,其中的分支實在太多了
這也是為什麼周瑞需要49個各領域專家協同工作的原因,他需要這些人的雙手,更需要這些人的大腦。
起初三個小時,一切都很順利,連帶周瑞50人,成功完成了上百種零件的設計,但隨著數量增加,各個部分產生的關聯性也逐漸增加,大量的問題也暴露了出來。
“這個涵道比不對”
“我這裡壓力系數是不是太大了?”
眼看一場攻堅戰,似乎陷入了僵局,專家團們也開始產生了疑慮。
會不會真的變成一場鬧劇?
周工筆記本上的東西,是哪裡來的?到底靠不靠譜?
困境和質疑,漸漸瀰漫了整個“教室”。
一直旁觀的楊如彬,也開始有些擔憂。
周瑞沒有出聲駁斥那些疑惑和懷疑,這是科學與工程的結合。
錯就是錯,聲音再大,改變不了任何事情。
只有正確,能彌補錯誤。
他捏著筆記本,閉著眼仰起頭。
1分鐘。
並不長。
外界看來,周瑞只是走了一會兒神。
等到周瑞睜開眼後,他急促的喘息著,彷彿剛剛忘了呼吸。
他成功了,以自己的意志力,而不是專注力的剩餘值,主動退出了“大師時間”。
隨著進入“思維殿堂”的次數越來越多,他對於那種想要死在思維殿堂般的貪婪,也有了更高的抗性。
一分鐘的大師時間,後遺症還能克服,周瑞緩了幾分鐘,然後帶著重新被理清的思路,準備趕緊下達更多的命令。
“思維殿堂”就是這樣,離開後水平飛速下降,並且隔得時間越遠,腦海中的記憶就越淡薄。
就像他想不起來前幾次“大師時間”內的思路一樣。
哪怕拿著“目錄”和“索引”,也需要及時“復現”,否則不說能不能湊齊這麼多專家為自己動手動腦,周瑞自己按部就班的復原,思路也只會越來越模糊。
他想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試一把。
就像他說的,是在拼。
爭分奪秒,不但是指局勢的變化,也是指自己的思維。
“涵道比有偏差,可能是因為.”
周瑞正準備繼續說話,突然發現所有人都呆滯的看著自己。
怎麼了?
剛才偷偷開掛.被察覺了異樣?
突然,周瑞感覺什麼東西從唇間滑落,掉在了地面上。
周瑞下意識摸了一下,一抹溼潤的觸感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