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人這句話。”劉顯心頭火熱道:“我也得多活兩年。”
“哈哈,這才對嘛,喝茶喝茶……”沈默熱情的招呼他道。
一陣看似無關緊要的攀談,卻讓兩人的關係拉得很近,這不光是沈默的功勞,劉顯也體現出了強大的交際能力。
喝了幾口茶,沈默終於回到正題道:“贛粵交接之處的三巢叛亂,為什麼多年難以平定?”
“唉……”劉顯心有餘悸道:“所謂贛粵三巢,其實是指以廣東和平、江西龍南、定南三縣為犄角,方圓八百里的一塊地方,那裡窮山惡水盡刁民,地勢極為險要,易守難攻,向來就是出反賊的地方。”說著嘆口氣道:“遠的不說,就說五十年前正德年間,便有震驚全國的贛南叛亂,遍及贛南以及贛閩粵交界的山區,叛民依靠山地據洞築寨,自建軍隊,方圓近千里。地方官員久剿不定,後來還是朝廷派來陽明公,巡撫贛南漳濘,坐鎮贛州剿匪,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用計將其鎮壓;卻也難免屍橫遍野,至今那裡還留著當年的殺人坑呢。”
沈默一聽這竟然是王陽明曾經頭疼過的問題,愈發感覺問題棘手了,低聲問道:“這次是同一個地方嗎?”
“是啊,定南縣,和平縣,這都是當年陽明公奏請設立的縣治。”劉顯道:“現在您明白,為何會出現這次叛亂,又為何持續這麼多年,為何叛民的戰鬥力如此之強了吧?”
“嗯……”沈默默默點頭,那是一片對朝廷滿懷著仇恨土地,雖然那代人已經死絕了,但他們的兒孫不會忘記昔曰的仇恨,一旦有機會,一旦被觸動,便會爆發出驚人的破壞力,他們會像父輩那樣,建軍隊、結營寨,背靠著易守難攻的群山,向官府發動一撥又一撥的攻擊,前赴後繼,父死子替,不會有絲毫遲疑。
“如果陽明公能在那裡多幹幾年,也許就沒有今天的叛亂。”劉顯感嘆道:“但他很快就被調離了贛南,仇恨還未來得及化解,便變成了種子,終於在十年前重新爆發,李文彪、賴清規、謝允樟這些人,與當年的藍天鳳、謝志山沒有任何區別,其中謝允樟還是謝志山的遺腹子,逃過了滿門抄斬,又來禍害朝廷了。”
“站在人家的角度,”感到氣氛實在壓抑,沈默故作輕鬆道:“那是在為父報仇。”
“是啊。”劉顯點頭道:“這些人就是打著報仇的旗號,特別容易聚起手下,且不是一般的彪悍。說來慚愧,當年下官在廣東時,便跟岑岡的李文彪交過手,雖然未嘗敗績,卻也沒奈他們何,想不到這些年過去了,竟然讓他們越演越烈,已經佔領了廣東和平、龍川、興寧和江西龍南、信豐、安遠等十五個縣,其勢力已經遠遠超過正德年間那次了。”
“是啊,當時朝廷不會任他們發展。”沈默嘴角帶起一絲苦笑道:“但咱們讓倭寇鬧得,不得不先攘外再安內,人家自然不會跟客氣,還不卯足了勁兒打地盤?”
劉顯點頭道:“所以胡大帥離任前所呈‘兵非三十萬,銀非百萬兩不可’的奏章,絕不算言過其實。”
聽了劉顯的話,沈默起身踱步,盤算了好一會兒,站住道:“如果我滿足了這倆條件,你能平定三巢嗎?”
“下官是武將,哪有獨當一面的道理。”劉顯一攤手道:“最多為先鋒官,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可這大帥的人選還得文官來擔當。”
沈默知道他說的是事實,且現在還不是改變這些的時候,他輕聲問道:“那你覺著,誰合適呢?”
“下官舉賢不避親。”劉顯倒和唐汝輯英雄所見略同,但他推薦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恩主,道:“現任廣東巡撫張中丞,字正野,號百川,乃嘉靖的五年進士,比徐閣老僅晚一科,曉暢軍事、久任文帥,歷閩、蜀、楚藩臣,為朝廷數次平叛,戰功赫赫,其中在宜賓平苗亂,在楚地平湘亂,以及今年在廣東剿滅海匪,都打得十分漂亮,。”說到這,劉顯是滿臉的自豪,彷彿比他自己打勝仗都高興。但一想到恩主這些年的遭遇,他又笑不起來,小聲道:“十幾年前,他便官拜兵部侍郎,只是後來受李默牽連,才被貶到廣東巡撫任上,卻沒有絲毫懈怠,在廣東組織抗倭、取得大小勝利幾十場,同時又剿滅了盤踞在海陸一帶的海盜、以及內陸的土匪,使廣東出現難得的安定局面。”
“在與下官通訊中,老大人對三巢叛亂深惡痛絕,但因為他們狡兔三窟,且主要地盤在江西,單靠廣東進剿效果了了。”劉顯說著拱手道:“下官敢打包票,贛粵總督的人選,再沒有比張老大人更合適的了,只要您選擇了他,平定三巢不在話下!”
“難道他比陽明公還厲害?”沈默笑問道。
“那倒不敢說。”劉顯笑笑,驕傲道:“但現在的軍隊,可比當年陽明公時,要厲害多了。”經過抗倭戰爭的淬鍊,哪個省都有能打仗的強軍,確實不是承平曰久、武備鬆弛的正德年間可比。
“哈哈,說得好。”沈默拊掌笑道:“這麼說來,本官非得見見那傳說中的張老大人了。”
“大人從善如流。”劉顯讚道:“您會為這個英明決定而自豪的。”
“呵呵,但願如此吧。”沈默笑道:“他現在杭州嗎?”
“在的。”劉顯點頭道:“上個月被大帥招來,現在您又沒放行,所以一直在驛館中等著呢。”
“那趕緊把他請來一敘吧。”沈默說完又道:“算了,還是本官親自去一趟吧,哪能讓老前輩來見我呢。”
對沈默能這樣說,劉顯十分高興,便帶著他來到位於西湖之畔的官驛中,見到了鬚髮皆白的老中丞張臬。
對沈默能親自來訪,張臬感到十分的受用,言語間十分的親熱,而沈默也對這位儀表堂堂、舉止穩重,極有大將風範的老人家頗有好感,於是雙方帶著愉快的心情,開始對贛南局勢交換意見。
透過交談,沈默發現劉顯沒撒謊,這位老人家對軍務稔熟無比,對三巢的情況更是瞭若指掌,甚至連戰役方案都做出了幾套,顯然是早就把對方當成假想敵了。
對於交談的結果,沈默很是滿意,更讓他開心的是,張臬只需要五十萬兩白銀,十萬軍隊便可以取得勝利,這無疑可讓捉襟見肘的東南財政,大大的鬆口氣。
回去後,沈默又經過一番考量,再諮詢了幾位巡撫和總兵,皆道張中丞乃最佳人選,於是他下定決心,向朝廷舉薦張臬為贛粵總督,備述其理由後,八百里加急呈送京師。
也許是因為張臬的資格實在太硬,也許是因為三巢造反的壓力實在太大了,五天後便有聖旨回來,任命張皋為左都御史總督贛粵。
那廂間沈默也開啟藩庫,準備好了所需糧秣軍餉,再調撥劉顯、俞大猷、郭成等數員名將,以及久戰之兵十萬,盡歸張皋指揮,命其火速率軍南下,進剿三巢叛賊。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