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巧,景裡正和大、小王莊的裡正過來參觀豬舍和雞場,聽到這個訊息,高興壞了。
他們紛紛表示,回去就同村裡人說,無論如何也要來沾沾喜氣。
這兩年,他們一直努力跟隨新村的腳步。
簡直是新村怎麼安排,他們就怎麼幹活兒,聽話又忠心。
到底換來了新村人的親近和信任,日子自然過得比先前好了許多。
人心都是肉長的,但凡明白事理的,都對新村和李家感激之極。
於是,聽說李家的小孫子過滿月,各家都提著家裡的雞鴨,或者雞蛋,山貨之類,送到李家門口,算是他們的一份心意。
而李家也沒有推辭,每一樣都收了,然後給了回禮。
一包點心或者幾個果子,讓鄉親們帶回去,給孩子甜甜嘴巴。
為此,陶紅英又帶人把烤爐小作坊開啟了,加緊烤些核桃酥之類。
趙玉茹去了伯爵府,帶人打掃整理,準備宴客的一切用物。
佳音雖然對外說痊癒了,但也不好到處亂跑。
於是,她就做個孩子王,負責照管星星和月牙兒。
兩個孩子已經兩歲多了,能吃能喝能淘氣,其實照管起來也不難。
早晨帶去郡主府,備齊了吃喝的東西,再加一個水靈就成了。
晚上隨著佳音一起回去老宅,各找各娘,上炕沒一會兒就睡得打呼嚕了。
原本李家眾人還擔心皇後那邊會有什麼動作,結果一連幾日都是風平浪靜。
好似先前給佳音下藥,讓佳音生病,是眾人的集體幻覺一般。
李家無奈,隻能先照常過他們的日子……
這一日,小王莊裡來了一個貨郎,晃動著手裡的撥浪鼓,順口吆喝著。
很快,就有村裡的婦人孩子們循著聲音跑到村口看熱鬧。
家裡日子好過了以後,孩子手裡也有幾文錢。
於是,這個小子要兩塊點心,那個孩子要三塊糖,把貨郎的箱子圍的水洩不通。
很快,孩子們退下去吃東西了,婦人們才上前。
小販的東西分了兩個箱子,一個箱子裡的東西實惠便宜,吃穿用物樣樣齊全。
婦人們一人花了幾十文,買根木簪子、一點兒繡線或者燈油和粗鹽之類。
末了,她們又對著另一個箱子裡東西流口水。
因為那個箱子裡裝的是各色的絨花、銀簪子等小首飾。
說起來也不太貴,幾錢銀子就能拿個銀簪子,且式樣很精美。
但居家過日子,勤儉第一。
婦人們怎麼擺弄,怎麼誇讚,都沒人掏銀子。
小販見此就有些急,沮喪說道:“嫂子們,我這些東西是在銀樓裡採買的,花光家裡所有的存銀,真是好東西。
“若是賣不出去,我就沒法活了。我娘常年吃藥,還在家裡等著我回本,買藥回家呢。”
他本身長得模樣很幹淨,又嘴甜會說話,婦人們對他印象極好。
這會兒,見他這般焦急,有婦人忍不住心軟,就指點了兩句。
“小兄弟啊,我們這村子日子不算好,你這東西太貴,我們想買也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