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思心識轉,扣齒如鼓鳴。
掩耳輕指點,玉柱擺成圓。
生津含滿口,咽時化為三。
暖手摩腰背,觀火溫臍輪。
兩手輪迴轉,託手如頂天。
俯身拔筋骨,清心除惡念。
神水百脈走,靈光自顯現。
[注1]
張若凌把《鑄靈圖》的心法口訣唸了一遍,其他人也跟著看了一眼玉簡中鑄靈圖的開頭部分。
對於《鑄靈圖》的修煉者來說,這些內容自然已經十分熟悉,甚至他們現在修煉的源境《鑄靈圖》裡,用的也是這一套心法口訣,只是某些部分的理念有了一些小變化而已。
但是那些沒有修煉過《鑄靈圖》的人,看著這個倒也不至於完全不知所措,因為這套口訣中有很多明確的動作指導。
不過修煉功法的具體動作應該是怎樣的,不能完全憑藉自己的主觀臆想,不然動作做錯了可能會對自己的身體造成某種損傷。
比如此刻坐在場中的蘇言,他剛開始修煉《鑄靈圖》的時候就曾因為動作不規範導致頸椎出有些輕微的刺痛,還好有文院老師可以求助,在老師的指導下他糾正了自己的不規範動作,終於逐漸入門了。
等唸完了口訣,張若凌繼續說道:“這套功法一共有十二節動作,因此又被稱為《十二鍛鑄靈圖訣》,每一節的動作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修煉時應該做到不重不漏,這樣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修煉效果。
“當然,有時候也可以單獨修煉某一節的動作,以達到調節部分機體的功效,不過時間充足的話還是建議將整套動作打一遍,這樣調節機體的能力將會更加強大,畢竟身體內的各個器官雖然有獨立的作用,但人體卻是一個整體,各部分之間或多或少都有關聯。
“下面,我來教你們怎麼靠自己獨立讀懂這本功法,教你們如何讀出一本功法中的優勢和劣勢,這樣寫書單做推薦時你們才不至於兩眼一蒙圈無從下手。”
接下來,張若凌透過對照功法原文,開始從各種角度來解析起《鑄靈圖》這本功法。
全書加上創作背景以及各種修煉指導估計也就五千字,但張若凌卻能滔滔不絕地連續講上兩個小時,這讓蘇言佩服不已。
‘不愧是老研究員啊!’
蘇言內心讚歎,覺得自己學到了不少東西。
拿出隨身準備著的空白書冊,也就是筆記本,蘇言一邊理解一邊記錄著張若凌講解的重點。
比如某一節的動作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設計將會有怎樣的好處以及怎樣的壞處,以前是否有功法研究者用過同樣的設計?
經過張若凌一通分析,蘇言發現《鑄靈圖》這本功法中的設計,竟然有兩成以上的部分借鑑了別的功法。
不過只是兩成而已,無傷大雅。
只要這本功法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別說兩成了,就算有九成借鑑也不應該說它的創造者在抄襲。
畢竟,功法研究事業本就是在不斷的開創與繼承中才逐漸發展壯大,才能讓人族整體變得越來越強大的。
不過,如果真有九成的借鑑,你在發表功法之前,至少也要知會一聲被借鑑的功法研究者,並且應該將此事公之於眾,讓對方也能和你一同享有功法開創者的榮譽,這是一種尊重!
在這件事上,尊重別人,同時也是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