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曆時代,人族尚有同胞處於陸地兇獸與水系海獸的雙重壓迫之下。」
「新曆時代,人族已經是這片大陸上毫無疑問的主人,我們創功法、伏兩獸、建萬源、立千城,從此建立了屬於人族的盛世。」
「而在過去的二百七十九年中,我們的萬源國、我們的萬源大陸,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甚至積累了數也數不清的功法技術。」
「在這種深厚的技術積累之下,大陸必將被我們高速地推動起來,變成一個現在的我們完全不敢想象的美好世界!」
這是一段畫外音,這是一段時長可能不足一分鐘的開場白,但是其中閃過的畫面,卻是萬源國過去的二百七九年高速發展的畫面。
這些畫面裡,快速閃過了三十個以上的場景,讓包廂中正在看這場大戲的人們都被震撼住了。
他們紛紛想到:‘原來這兩百多年裡,我們的大陸竟然發展了這麼多,產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這實在是太驚人了!’
那些一閃而過的場景中,每兩個場景間的時間間隔不足十年,但是沒兩個場景見展現的世間百態都有了一次較小的跨越。
時間走過兩百多年,如今生活在新曆二百七十九年裡的人們,他們的生活已經與新曆元年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變化,即便是蘇言這個勉強知曉了華夏數千年變化的人,也是被小小的震撼了一把。
從前面的一分鐘開場白來看,或許想要詮釋的,就是‘技術改變生活’這個特殊概念了吧?
而這裡的技術,顯然首先與功法有關。
畢竟,這裡是萬源大陸,源術與源技,是一切技術進步的基礎,不管是後面的丹器符陣,還是百工技法,都脫不開源術與源技的影響。
當然,這種影像中,又屬源術的影響更大一些。
畢竟,新曆以後,人們在戰場上的時間只有二三十年,近些年這個時間更是縮短到了十年,而人們在城市裡生活的時間,卻是這個數字的數倍。
所以在這個包廂中看著這段開場白的人中稍微有些歷史知識的都知道,目前對大陸推進作用最大的,其實是各種各樣的源術。
比如低消耗且穩定的‘源火燈’,後續發展出了與之相關的‘固源燈’,這將人們每天可以活動的時間大大延長了。
而其他的源術,也大大加快了大陸的發展,就連工人們能夠輕鬆建立起超過三層的房屋且小震不倒,也脫不開源術的幫助。
這一點,幾乎是現在很多人的共識了。
開場白結束後,畫面黑了一瞬,再亮起來時,所有看戲的人都覺得眼前一亮,好像看到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一樣。
蘇言和黃曉冰凝神看去,發現在光幕中,有很多超過六層的建築排列整齊延伸到很遠的地方。
這些建築群中,有些建築有六七層,有些建築有十層之高,在更遠處貌似是城市中心的地方,竟然還有高達二十層的建築!
而且這些建築的材料,似乎也與現在常用的不同。
在蘇言看來,那些建築材料,就好像是一塊塊水藍色的磚,這些磚塊完美地拼接在一起,看不出一絲一毫切割過的痕跡。
而且水磚表面似乎還有液體流動的感覺,能夠時時給人一種清涼宜人的暢爽感覺。
蘇言心道:‘這種畫面,倒是有一種科幻感,難道這部大戲,其實是一部科幻片嗎?現在我倒是有些佩服戲本作者的腦洞了,不知道他們能不能設計出適合這種科幻環境下的人族的工作與生活呢?’
蘇言看著現在的畫面,他心裡只有一種感覺,要是在這種畫風裡面,人們還是在辛苦地做著體力勞動,那倒是有些浪費現在這個畫風了。
畫面沿著建築群移動,鏡頭突然一拐,一下子拐進了其中一棟建築裡面,讓戲友們看到了這棟樓的五層的其中一個房間內部的風貌。
蘇言看到,這裡面裝修簡潔,各種設施讓他看一眼就能大概知道是做什麼的,比如看起來最大最空曠比較像客廳的房間裡,中央有一片比較寬闊且鑲嵌著一臺黑色裝置的牆面。
蘇言本能地認為那應該是一臺電視機。
只是不知道這臺‘電視機’到底有沒有他想象中的功能。
過了一會兒,有一個青年男子從某個地方走了出來,蘇言估計那邊是他的臥室。
這個青年男子穿著一件深藍色短袍,袍子從中間分開,倒像是蘇言前世常見的外衣樣式,接著那個男子將短袍往中間一拉,兩邊頓時合攏到一起,而這中間卻沒有拉鍊、紐扣之類的東西存在。
蘇言看著這件深藍短袍,覺得這可能是用一種類似棉布的材料裁剪修訂而成的。
男子扣好衣服後,他走到一間‘現代化’的廚房中,那裡有一些形狀比較特別的器具。
蘇言才那是這部戲裡面幻想出來的幾種源器,而且這些源器必然都接通了一種源氣輸送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