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件古物乃是從異世穿越過來的萬世奇珍,這九環錫杖來歷是當年有高僧前往西方取得真經時所持之物。
所謂錫杖上面有九環,正所謂九轉還丹,是佛教內修的意思。當僧人出門化緣的時候,並不能發出聲音,而是手持禪杖囤地,如果有施主聽到聲音,自然就會開門佈施。
所以說這種九環錫杖是僧人外出的時候,用來化緣時候必備之物。當年高僧前往西方求得真經的時候便是手持此物。這九環錫杖在佛教中有極高的地位,是佛教的聖物之一。
這九環錫杖平時可以用來防衛猛獸毒蟲,也可以用來幫助年老的僧人行路,更是化緣時必不可少之物。
所以說九環錫杖等於僧人面向世人的一扇視窗,乃是入世的意思,
而木棉袈裟的意思就截然不同,這木棉袈裟原本是異世一位高僧所流傳下來的聖物,他本來的名稱叫做縷金袈裟,隨著流傳數代之後,上面的金絲漸漸的被歲月消磨殆盡。
但是這袈裟本身卻像是擁有了無上的法力,歷經數代而不朽。
這袈裟最後流傳有一個傳說。據說當年有皇帝將天下的高僧聚集一處,想要從中挑選出一個真正的得道高僧,然後再將這個木棉袈裟傳承下去。
皇帝問這些高僧的問題就是人有七情六慾,試問各位高僧有七情六慾與否?
在場的幾乎每一個高僧都將這個問題說的玄之又玄,說了好多晦澀難懂的佛理,等到最後一個高僧的時候,這個高僧卻是一個心地十分質樸,對佛學理念極其真誠的人。
他的回答非常簡單,就是生者有欲,死則無慾。這話說的非常明白,就是人只要活著必然就有七情六慾,只有真正的死亡才會沒有任何的慾望。
換句話來說,這個高僧承認現在的活著的自己還是有著七情六慾的。那當朝的皇帝聽到高僧如此回答,知道這才是一個真正得道高僧,是將心中真正的佛理闡述出來,並沒有做那些虛頭巴腦的掩飾。
正所謂出家人不打狂語,如果連一個問題都不敢直接面對,那還談什麼得道,談什麼修行。所以說這個皇帝就將這個木棉袈裟賞賜了此位高僧。
而這個高僧得到木棉袈裟之後,他心裡明白佛教之中的爭鬥不比世間的爭鬥少,反而那些所謂的得道高僧在爭奪利益的時候也是無所不用其極。
所以這個高僧沒過多久就向皇帝上奏表說,自己已經年邁,思鄉心切,想葉落歸根。然後帶了這個木棉袈裟歸隱到自己家鄉的所在地,將這木棉袈裟藏在一座塔樓之下。
但是萬世之門,可謂是能夠穿梭萬千世界萬千宇宙的奇妙之所,這木棉袈裟也不知道在哪個朝代就已經來到這華漢國之中。
它默默無聞地在華漢國一座無名寺院裡面藏了多年,一直到寶林寶智兩個和尚無意中接觸到。
當時的寶林寶智還是江湖上的俠客,他們行俠仗義,鋤強扶弱,但是僅憑兩個人的力量根本就沒有辦法拯救天下萬民的疾苦。
二人雖然拼盡了全力,但是看到自己能力所不及的那些民眾受苦受難,心中十分的痛苦。也就在這個時候,他們無意中來到寺院之中,接觸到了這兩件佛教聖物。
這兩件物品沒有人知道它們的來歷,更沒有人知道它們具有神奇的力量,而寶林寶智當初碰到這兩件佛教聖物之後,身心卻受到了極大的震動。
一瞬之間那異世高僧的理念意識都在一瞬間傳送到了他們的腦海之中。二人當即就在那個不知名的小寺院裡面剃髮修行,又在十幾年的過程之中,建立了苦修寺。
所以說這個木棉袈裟代表了佛教的避世,九環錫杖代表了佛門弟子入世。這一出一入正代表了佛教中的核心理念,緣起緣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