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元莫非是心向北國?”看似在轉移話題,實則依舊是試探龐統有幾分留下來的意思。
龐統嘆了口氣,百無聊賴,“曹操也好,袁紹也罷,眼下都在我的考量範圍,也就是他們的實力底蘊,才值得我效力。”
“你啊,跟孔明一樣,皆身懷大才,不知未來誰能得你二人眷顧。”
在徐庶看來,短時間內龐統是有可能擇主的,但諸葛亮不會。
龐統的身後有四大家族的龐家做後盾,底蘊充足,在荊襄一言九鼎。
諸葛亮呢,諸葛家雖也是名流大家,可因為避禍四散後,失了底蘊,靠著他本身的才華自然也是可以大放異彩的,可是在初時於諸侯的作用必然遠不如龐統。
當然,徐庶也知道,諸葛亮這幾年一直在經營了,透過水鏡先生司馬徽立名聲,近來又與黃家走近,似與黃月英有些對上眼的意思。
而黃家本就是除了四大家族外的第一世家,又與蔡家有親,若是這事成了,諸葛亮在荊州的聲望將攀上一個全新的高峰。
到了那個時候,他才真正可以算與龐統齊名,不只是才華,還有家世底蘊。
“我龐統生來一副好頭顱,不急著做買賣,有的是時間去考量。”龐統很傲嬌。
徐庶對此是深以為然的。
除了那滿腔才華,誰得龐統,就相當於得到了荊襄龐家的支援,若要治理荊州,四大家族的支援是少不了的。
江東孫策現在為什麼會玩命的打山越,不就是四大家族跟他貌合神離嘛。
這種狀態下,免不了要將矛盾轉移出去,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龐統的自傲在作為寒門出身的徐庶看來,是底氣十足的。
翌日,一大早,士子們就跑到了校場上檢視榜單。
經過一個十位大儒的連夜批分,結果已經出來了。
前三甲分別是,荀惲的《觀滄海》,周忠的《長河吟》,信心爆棚的楊德祖帶來的作品《節遊賦》只是第三而已,這就不能接受了,竟然比之前袁家詩會的結果還差。
黑幕!一定有黑幕!
楊修眼角抽動,整張臉因為充血而殷紅。
可是當他看完了《觀滄海》和《長河吟》後,頓時就像洩了氣的皮球,無奈的搖頭。
荀惲的《觀滄海》想象豐富,氣勢磅礴,蒼涼悲壯,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既刻畫了高山大海的壯闊,更表達了作者以景託志,胸懷天下的進取精神,好詩啊。
《長河吟》也不遑多讓,從中可以深刻體會到一種人生態度,盡人事、順天意、不強求、不妄為。
這兩部作品,著實是壓自己一頭,輸的不冤。
“想不到竟然是潁川荀家摘得頭魁啊。”
“這有什麼奇怪,荀氏八龍一時風光無倆,底蘊深厚,藏書不知幾車。”
“話不能這麼說,詩詞歌賦講究的是天賦,沒有天賦,任你藏書再多又如何呢。”
“但不管怎麼樣,此次詩會的頭魁算是出來了。”
“不一定,詩會一共三天,今天才第二天。”
“昨日士子們都已提交作品,這一時半會難不成有人能做出比觀滄海更雄偉的作品?”
圍在榜前計程車人們議論紛紛,評頭品足。
顯然,對於《觀滄海》摘得頭魁沒人有意見,也不認為這兩天還能有人創作出比這更出彩的詩詞歌賦,所以已經有很多人圍著荀惲道喜了。
“還算是部上品佳作。”
昨夜酒氣未散、早上又灌酒的龐統酒糟鼻都出來了,扁著嘴點頭,“罷了罷了,回去準備一番,返程荊州吧。”
“好詩,氣象萬千,雄視古今,這可不像是尋常才子能做出來的,感覺作此詩的人應當是一個雄主甚至是霸主才對。”同樣圍在榜前的徐庶不由喃喃自語。
作詩當然要天賦,可也要經歷,沒有一定的閱歷和底蘊,是寫不出這樣的詩句的。
點將臺上的呂布雙手抱胸,看著眼前點評計程車人,心裡波瀾不驚,就好像,整件事跟他沒有一點關係。
允文這個臭小子到底在想什麼,士人是來了一大堆,寒門學子更是多不勝數,可紫陽書院計程車子僅僅增加了二十幾個,有什麼用啊。
又送琉璃寶器,又花了這麼多錢,真是個敗家子,造吧,使勁造吧,造到最後我們翁婿就只能被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