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看,這個演員倒是一個挺上進的。“
寧平想了想道:“那等《殺死阿丁》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再說,我看看再說。“
對這些,其實林星並不知道的,他一落地就直接返回了林星工作室。
“孟豔的意思是取消點映。“
林星工作室裡,丁春玲直接說道:“一來時間太短了,假如點映還有可能直接造成了口碑崩盤的話,那麼就得不嘗失了,還有就是目前網上的輿論與宣傳其實是對我們有利的,所以我們只要儘可能的讓第一波觀眾進電影院就行,這樣來說比點映合算的多…“
一旁的孟豔也道:“是的,主要是點映很多時候確實是搶戰排片最有利的,但是也有可能直接點映給點死了。“
這是實話。
畢竟很多時候業內認為的口碑往往和觀眾所認為的口碑並不是一回事。
這個是真的沒有辦法。
點映失誤的也並不在少數。
很多電影都是自信滿滿的去點映,然後呢則是直接把自己給點進了溝溝裡去了。
“行,那就按照正常上映吧。“
林星想了想說道:“路演的城市定了嗎?我一會兒還要返回《永不斷線》劇組看看拍攝時間,所以前期幾站我可以全程跟著…“
要知道一部電影上映的時候票房決定性因素有很多,除了電影本身的質量、演員、導演之外,還有別的一些因素。
你比如像檔期,很多電影票房檔期如果選擇失敗,那麼有可能會直接撲街,這方面太多太多了。
還有就是像點映,孟豔剛剛說的點映送走的有好幾部,都是大製作,演員也都挺有名氣,但就是不行。
遠的不說,就說近的王若安拍了一部自傳式的電影《這個影帝不想工作》本來是想要靠著點映換取口碑的,結果點映直介面碑崩盤。
就有業內人評價這部電影屬於一種自嗨式的電影,想諷刺娛樂圈但又沒有做到完全到位,而且看似是自傳,但基本上也沒有自嘲。
最關鍵的是大家以為這是一部喜劇電影,結果看起來像文藝片,但文藝文藝的也不怎麼樣。
只能說感動了王若安以及這部電影的導演。
然後他們自信滿滿這部電影點映之後肯定能夠獲得無數的人喜歡,甚至可以創下電影票房記錄。
於是定檔春節檔,又提前點映。
結果就是都沒有等到上映就把自己給點死了。
這一次《殺死阿丁》在威尼斯電影節拿下了最佳影片,更重要的是在多倫多電影節也同樣是好評無數。
但正因為如此,孟豔才擔心啊。
“我們公司之前做過一部文藝片的宣發,這部電影在戛納電影節拿了不少獎,我們也想著點映一波,結果點映差評無數……”
這就是為什麼孟豔選擇不點映的原因。
因為好多電影業內看是一回事,觀眾看又是另一回事,當然不排除一些人捧殺。
你想想,有多少電影在未上映的時候那些行內人還有一些影評大V擱社交平臺嘶吼:“內娛有救了,電影有救了,這電影保底30億。”
然後最後上映的時候被奶的票房連3000萬都沒有。
林星自然也非常清楚這件事,他始終覺得演員也罷,導演也罷,對自己的作品有自信那是好事,但更多的還是要尊重觀眾,尊重市場。
你不能因為這部電影撲街了你就說觀眾不懂得欣賞,罵觀眾垃圾吧。
觀眾不懂得欣賞難道不是因為你們這些大導演沒有引導觀眾嗎???
所以,對於《殺死阿丁》這部電影哪怕林星覺得很喜歡,但他也沒有膨脹到一切要照自己的來。
專業的事情就交給專業的人來做就好了。
林星要做的就是配合電影的宣發,同時影響電影票房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路演。
現在不少的電影上映的時候都是想著要去什麼直播間賣票,還有去什麼綜藝節目裡搞宣傳,但其實真正有效或者說見效最快的是路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