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星,你和蔣理聊一下,我先拍下邊的戲。”
劉舟笑呵呵的說道:“麻煩你了。”
“劉導,您客氣了。”
林星望著蔣理道:“走,咱們去休息去聊。”
到了休息區之後,蔣理才沒有那麼緊張了,他有些歉意的道:“對不起,林老師,我給您丟臉了。”
在蔣理看來,這林老師幫自己介紹了一個角色,而且這個角色有七八場戲,結果自己卻是一進組就沒有演好。
這不是丟臉是什麼??
“先喝杯茶。”
林星給蔣理倒了一杯茶,然後這才道:“別緊張,剛剛劉導不也說了嘛,你演的是沒有問題的,你只是對人物理解有一點偏差。”
說到這,林星讓蔣理坐下,然後這才問道:“你覺的王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蔣理道:“什麼樣的人??”
“對,你既然演這個王猛了,那麼你心中對於他肯定有一個認知的吧。”
林星輕輕點頭:“劇本你看完了??”
“恩,看完了,我的戲份並不算太多,所以就幾頁。”
王猛道:“可是劇本之中關於王猛的介紹並不多,幾場戲要麼是他在暴打女人,要麼就是他在跟蹤自己的前妻……”
“是啊,所以你需要再多做一層,把王猛的人物小傳給寫出來,只有這樣你才能把這個人物給演好……”
林星笑著解釋道:“王猛雖然劇本並沒有說他的家庭,但他的生活條件應該並不差,既然這樣那麼他有可能是一個精英人士,這樣的人在人前可能是彬彬有禮的,你看過《女人不要害怕》這部劇嗎?這部劇裡那個家暴男還是個見義勇為的醫生呢……”
人物小傳可以讓演員更好的理解人物。
可對於編劇或者導演來說,主角的人物小傳他們肯定會上心寫的,但配角的人物小傳是沒有人在意的。
休說只有幾場戲的王猛了,就是《掃黑狂浪》中的周博不也是林星自己來寫的人物小傳嗎??
“身為演員不是把臺詞背好了就可以了,有些人物需要的是我們去小幅度的創作的,甚至你要理解你演的角色……”
最後,林星朝著蔣理道:“你在《掃黑狂浪》裡的表演就不錯,那是因為你理解了你的人物,怎麼這一次在《畫像尋兇》中反倒就落了下乘呢??
你不能把家暴男演成街溜子,否則憑什麼兩個那麼優秀又好看的女人都喜歡他?這又不是富家女愛小混混那一套。”
……
這一段在《畫像尋兇》劇組和《掃黑狂浪》劇組還有點不一樣。
怎麼說呢?
每一個劇組,每一個導演,大家拍戲的思路,想法,做法那都是截然不同的。
就像《畫像尋兇》因為是單元劇,所以大家並沒有開劇本研讀會,但每天晚上導演劉舟會跟演員們一起開會討論劇本。
越討論,劉舟他們就越發現林星對於角色的理解是真的有天賦。
這一點孔天之前就說過。
在《掃黑狂浪》之中拍戲的時候,任易同樣是認可林星對於角色的理解。
恰恰如此,在劉舟在發現蔣理對王猛這個角色理解不夠透徹就讓林星來聊一下。
這不。
聊的效果還是挺好的。
蔣理聽完林星所說的之後道:“林老師,謝謝您,我明白了,我應該演出那種人前人後兩副面孔以及打人與不打人之後的兩副面孔,而不是一直一副家暴樣子來演。”
“恩,是這個意思。”
林星輕輕點頭:“不要演成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