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一個重要人物,始終不肯出場。
葉寒看向角落雙手插兜,不慌不忙朝這裡踱過來的陳思承。
“不服氣”這三個字,都快寫在他臉上了。
“葉導好。”
陳思承先是跟葉寒打了個招呼,然後才肯施捨兩分眼神給滿臉期待的黃寶強。
“成才!你是成才不是!”
黃寶強興奮不已想衝上去給個擁抱,不料被陳思承一手抵住:“打住,角色還沒完全定下來,誰演成才還不一定。”
除了尚在糊塗中的黃寶強,其餘人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葉寒知道,陳思承真正想演的是許三多這個角色。
他覺得成才這個角色太過精明,不討喜,想挑戰點不同的。
不過葉寒給拒絕了。
比起後天塑造,他更偏向於演員不加雕琢的本身特質。
就比如張毅。
他對部隊深厚的情感,他本人沉穩細膩的性格,都讓他與班長史今這個堪稱“白月光”的角色有種渾然天成的契合。
而邢佳東的正氣,段奕弘的不羈也一樣。
至於陳思承,為人圓滑,野心寫在臉上,活生生的就是一個成才嘛!
大家互相認了個臉熟後,劇本圍讀開始。
大幾排演員和主創分列大廳兩側,攏共有三十多個人參加,算得上很正式了。
所謂劇本圍讀,就是透過大家一起鑽研劇本,分角色朗讀或者即興表演的方式,便於揣摩角色性格,利於演員深入理解角色內涵的一種形式,同時也是一種相互磨合的過程。
除了一些較大的製作,國內並不擅用劇本圍讀。
這就要說說棒子了。
大部分韓劇在開拍前都會進行幾輪深入探討,演員和編劇、導演坐在一起討論劇情,研究角色,跟開會一樣,還帶做筆記,有時候一圍讀就是一個月。
不得不說,雖然棒子普遍小家子氣,但相比心浮氣躁的內娛,影視這方面確實有可圈可點之處。
這次圍讀當然由葉寒這個導演來主持,先讓各自說了說對角色的理解,然後一起研究劇本。
都是敬業的演員,說自己感興趣的片段,一個個面紅耳赤,唾沫星子橫飛。
黃寶強反倒話少了。
從頭到尾沒說幾句,一直樂呵呵地聽著別人發言。
直到章國強把話題拋給他。
“寶強,那我倒要問問你,對‘不拋棄,不放棄’這六個字怎麼理解?”
不拋棄,不放棄。
貫穿整部《士兵突擊》的核心,對劇情塑造至關重要。
會議室安靜了下來,等待黃寶強接下來的回答。
見大家都看著他,黃寶強緊張地摳了摳褲縫邊緣。
“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