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房制度並非新鮮事物,有著源遠流長的傳承歷史,本源於中央六部制,數代王朝,都用此制。
但能稱得上六房的,必須州郡才行。
譬如揚州,一直以來便是六房。不過隨著封疆大吏權力日增,擁兵自重,六房便衰弱了,幾乎成為擺設,諸多事務,皆由刺史說了算,即使太守,都成了傀儡。
這個制度發展至今,漸已凋零。
不說下面的州郡,即使朝野之上,六部制也慢慢被內閣所取代。
當然,比如吏部尚書這些大官,一般也會被選入內閣議事。
話說回來,現在陳三郎推出六房制,倒有點懷舊的意味。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嶗山只是一個府城。
以一府之地,卻用一州之制,內中涵義,不言而喻。
這是有一統雍州的野心!
上位者有野望,下面的人自是高興,若跟了個不思進取的主,哪裡有前途可言?
位置總是層層挪動的,上面的升上去了,下面的才有機會,如果上位者一直坐著,像個入定老僧,十年八年都不動一下,下面的人眼巴巴的,望得脖子都痠軟,心氣難免低落。
其實陳三郎計劃中的新政制度並非是這個,而是“一會三院制”,什麼議會呀,什麼立法院呀,諸如此類,幾個生僻的名詞聽得周分曹等人一愣一愣的,接受不能。
這些構思,未免太驚世駭俗。
陳三郎唯有作罷,暫且施行六房制。因為不管主觀還是客觀條件,現在都不適合把步子邁得太大。走得急了,人心反而會被嚇到。老話有說:走快半步是天才,走快一步,就扯著蛋了……
況且,現在的人員配置也根本支撐不起。
目前而言,六房制反而是最適合實情的。
眾人的騷動很快平息下來,望著陳三郎。
陳三郎神色沉靜,拿起一張紅紙——這是一張任命狀,案上一疊,都是早就擬好的,只待正式宣佈,當然,還要落印,才算生效。
“今府衙建立,自有制度,分六房,擇賢才任之。現定吏房主事一人,周清者也,上來受命!”
第一項任命下達。
吏房,便是人事機構,負責政績考核,升遷貶獎等,在六房中,重要性數一數二。
不出意外,這個位置落在周分曹身上,也是眾望所歸,毫無爭議。
周分曹整一整衣裝,神態莊重,走上前來。
陳三郎拿起玄武印,往任命狀上一按,鮮紅大印赫然,自有氣勢生。
這一印,別的人倒沒有太多感覺,但站在下面的逍遙富道心頭立刻一跳,抬頭看來,見到一股新氣就在玄武印內產生,然後迅速與金印本身融合到一起。
這一幕,似曾相識。
道士心一震,暗道:原來如此……
世俗凡塵,氣息斑駁,其中官氣一道,深為修士忌憚。官氣來源,在於名分,更源於權勢。其本質上倒與龍氣同源,只是稀薄許多,柔和許多,可以說是龍氣分支。
與別的氣息一樣,官氣也得養,這樣才能成氣候。
官宦養氣,有著一套程式,一階階,遞級而上。比如說縣官的官氣,肯定比不上知府,這是限定了的,難以改變。至於同階之間,則要看誰的氣養得好,養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