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實話,秦淮有的時候都覺得鄭思源挺無聊的。黃記的紅案廚師們時常對白案廚師有無趣、工作狂之類的刻板印象,也不能全怪黃記眾人。
他們熟悉的白案廚師不多,在秦淮來之前見的最多的就是鄭思源。
秦淮覺得鄭思源在雲中食堂的時候,還沒有現在這麼像機器人。可能是因為雲中食堂活多,秦淮又能時不時整出一點花活,一會兒要面果兒,一會兒要研究果兒,讓鄭思源沒法設定程式。
現在回了姑蘇,鄭思源的糕點店還在裝修,只能呆在黃記做點心,他就開始了每天覆制貼上的生活。早上做餛飩,上午做鮮肉月餅和定勝糕,偶爾會換成鮮肉月餅和酥餅,下午回家研究翻勺。
每天都一樣。 他也不休息。
黃記每月有4天的正常假期,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家裡出事了,廚師本人生病受傷了之類的可以單獨請假。
正常人都是要休息的,就連黃勝利也要休息,秦淮也一樣。秦淮之前在雲中食堂自己當老闆的時候,也會偶爾給自己放假。但鄭思源不休息。
據董仕說,鄭思源開糕點店的時候,一年365天糕點店天天營業。就算大年三十那也是上午開業、中午賣完、下午關門,風雨無阻,鮮少有事情能夠阻止鄭思源開門賣點心,敬業精神讓人動容。
秦淮開始處理螃蟹和蝦,一邊取肉一邊問:“思源,你每天都做一樣的點心不會覺得膩嗎?”“我只是在黃記做的點心種類比較少,平時在店裡做的種類會多很多。”鄭思源淡定地道。“那你為什麼不像我一樣每天換著賣?”秦淮又問。
鄭思源:“..有沒有那麼一種可能,我擅長的點心種類沒有你多。”“我學東西也沒有你快。”
鄭思源開始調餡:“有的時候我都很好奇,你怎麼會有這麼多想學的東西。從槐花饅頭到蟹黃燒麥,每一樣你都想學,每一樣你都學了,但每一樣你都沒有完全學精。”
“偏偏當我覺得你可能是想一出是一出的時候,你又會把先前學的撿起來練一練。”秦淮想了想,用一個鄭思源最能接受的答案回答他:“可能是因為.我好學?”
“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一個點心做到一個我覺得以我目前的水平很難在往上提升的點的時候,我就不會再練了,等到我覺得它有進步的空間的時候我才會把它撿起來。”
秦淮把蟹黃和蟹肉分開放:“這算不算是一種另類的,我有自知之明?”鄭思源不置可否。
“我聽說你學蟹黃燒麥是為了龔伯。”鄭思源難得問起了八卦。
“對呀。”秦淮肯定地點頭,“最開始其實不是,我在來姑蘇之前都不知道有蟹黃燒麥這個點心,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好奇想學。”
“正巧龔先生也喜歡吃蟹黃燒麥,我你是知道的,我從小到大學點心都是因為有人喜歡才去學,不然沒有動力。”
“龔先生這又是正骨店的卡,又是水果零食,還給我住的房子添置了很多智慧家居,前兩天還新添了一張按摩椅。做了這麼多就為了一口吃的,我為了龔先生的喜好學一兩樣點心應該也沒什麼。”
“而且你不覺得蟹黃燒麥確實很適合我嗎?我從來沒見過這麼適合我的,長在我的知識點上的點心。”“思源,你和龔先生關係很熟嗎?”秦淮好奇地問。
“小時候印象深刻。”鄭思源淡淡地道,悄悄往廚房門口瞥了一眼,確定沒有人才繼續說。
“我剛開始學廚的時候很不情願,那個時候練基本功,又苦又累還佔用時間。加上那時候我爸已經下海經商賺到了第1桶金,家裡算有錢的,我姐因為天賦不好,吃不了苦,練了幾個月基本功我爸媽就沒讓她學廚了。”
“我姐就比我大3歲,那個時候我天天看我姐在家裡玩,我卻要吊沙袋,扎馬步練基本功,我也不想學廚,師伯就拿龔伯的事情激勵我。”
“激勵?”秦淮來了興趣。
龔良這種堪比一帆風順的富裕人生,居然還有可以用來激勵小朋友的劇情。鄭思源又瞥了一眼廚房門口,顯然是很不習慣在外面講別人的事情。
“龔伯中專剛畢業參加工作的時候,有幾年其實過得很不如意。”
“他是家裡的獨子,成績優異考進中專,畢業後被分配回了織絲廠,進了銷售科。”
“銷售科是好崗位,但是那個時候織絲廠的效益非常不行,遠不如周邊的棉紡廠。龔伯的母親有哮喘和高血壓需要常年服藥,父親突然中風癱了半邊身子需要人長期照顧。”
“那個時候龔伯剛參加工作一年多,剛剛轉正。他們家只龔伯和他父親有工作,他父親又中風只能提前退休。”
“龔伯參加工作的時候,領導給他介紹了一個物件,雙方本來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他父親中風後,女方覺得龔伯家的負擔太重,沒有兄弟姊妹可以幫襯,就分手了。”
“雙重打擊之下,龔伯那段時間的意志非常消沉。”
“龔伯是我師公的鄰居,那時候我父親和師伯都住在師公家裡,他們之間關係很好,經常互相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