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便劉閼此時再怎麼不忿,除了有些許表情變化,也不敢有其餘的反應。
最終,也只得與劉德一同回長安而去,只留下了劉榮在此為慄姬守孝。
此時此刻,劉榮與劉閼之間,此時此刻已經是有鴻鵠與燕雀之別。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已就,橫絕四海。
一小小之燕雀,劉榮怎會與其過多的計較。
然劉榮此時在陽陵安心守陵,另一邊卻是有人坐不住了。
在慄姬死後,薄皇后回到長安之後,枳侯薄戎奴是數次入宮求見薄皇后。
“叔父此來,到底是有何事!”,脾氣一向甚好的薄皇后是秀眉微蹙,有些不耐煩的說道。
見薄皇后似乎是有些生氣了,薄戎奴才是言道:“老臣之所思,此時慄美人亡故,這正是皇后的機會!”。
聞此言,薄皇后立即便是大怒,“比時太子剛剛喪母,是本宮的什麼機會!!”。
身為一個萬戶侯,且還是外戚,薄戎奴這些年來過得一向是提心吊膽的,只怕哪一天,薄家便要徹底的衰敗。
誰也未曾想到,早已日薄西山的薄家,會接連出現反轉。
顯示薄皇后突然而然,受到了天子的寵信。
之後太子劉榮又是投懷送抱般的要與薄皇后建立關係。
苦苦支撐了這麼多年的薄戎奴,如今也算是看到了撥雲見日的一天了。
自己堂堂一個萬戶侯,在朝中已然成了透明人,自太皇太后殯天之後,在朝中說什麼,更是不會有人聽了。固此,薄戎奴是一天也不願意在等了,只盼著劉榮能早日過繼道薄皇后的名下。
這樣一來,薄家才真的可以東山再起。
也因而,其才會在劉榮到陽陵去之後,數次進宮來見薄皇后。
事實證明,不管是再如何聰明的人,一但偏執起來,其也會變的喪心病狂,失去理智,頻出昏招。
歷史上的晁錯,便是如此,為了能夠封侯拜相,偏執的選擇了一條最是難走的道路——削藩。
如同瘋了一般,諫言天子劉啟削藩,當然天子劉啟自然也是想要削藩的,任何一個皇帝都是不願意見到威脅皇權的東西繼續發展壯大的。
為了救晁錯,晁錯的父親,不顧自己七老八十已老邁不堪的身體,乘車從潁川郡到了長安來。
但任是如何勸阻晁錯,不可再諫言天子行削藩之事了。
而晁錯給父親的答覆則是,削藩乃是消除因諸侯王而形成了隱患,安定漢家的天下。
然晁錯之父,這個旁觀之人,卻是看的明白,回了晁錯一句至理名言,你力主削藩,安的是劉家的天子,而要有滅頂之災的卻是咱們晁家…………
見無論如何,也勸不住晁錯,其父最終便是跳河自盡,即便是如此,還是沒能祖阻止晁錯。
然最終削藩的確是成功了,而力主削藩的晁錯卻是被腰斬滅族。
縱觀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主張主持重大變革之人,一般都是沒什麼好下場,距離漢時,兩百多年前,同樣在這一片土地之上,主持秦國變法的商鞅,其下場可見一般。
而此時此刻薄戎奴,與當初極為偏執的晁錯幾乎是一模一樣。
只想到劉榮能早日過繼到薄皇后名下,自己便可早日解脫,脫離苦海了,卻是未考慮到,此事不可輕易為之。此時慄姬剛剛亡故沒幾天,便要將太子過繼到皇后的名下,不管是讓誰知道了,都會說三道四……
……………………………………………………………………
在陽陵守孝的日子,過得還是很快的,不過幾日,劉榮便褪下了孝服,回長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