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百官之首的丞相要請辭,天子不管心中是願還是不願明面上還是要加以挽留的,即便是當年天子劉啟全然看不上眼的申屠嘉要罷相之時,天子劉啟都還是要出言挽留之。
“丞相身染惡疾,朕怎不知之,隨後朕便命太醫為丞相診治之,不若丞相歸府修養些時日,待病癒之後再入朝參政”。
劉舍當即便是一拱手道:“謝陛下之厚愛,臣已尋醫者診治之,醫者有言,定要修養個一年半載才可痊癒之”。
言畢,劉舍更是從衣袖中拿出了一卷竹簡言道:“此為臣請辭之奏書,請陛下觀之”。
接著王仡當即便上前接過了劉舍手中之奏疏,遞交到了天子劉啟的手中。
開啟這卷竹簡,沉默一陣後,天子劉啟是皺起眉頭,長嘆一聲後言道:“既然如此,朕便應丞相之所請”。
“臣謝過陛下”。
“丞相乃是因操勞政事而病之,朕決意賜丞相三千金、帛三百匹”。
劉舍做了這幾年丞相可是比陶青做丞相艱難多了,且不說其處置起政務的能力如何,只是周亞夫與晁錯兩人便幾乎將劉舍擠兌成了個透明人了。
此時若要說起漢家哪任丞相最沒有存在感,劉舍自認第二,絕無人敢認第一。然其本身就是天子劉啟得應聲蟲,也算得上是天子之心腹之人,這就要罷相而去了,天子劉啟自然要給些補償的。
“謝陛下之賞”,言畢一拱手,劉舍便退到了一旁而去。
如此接下來便有了一個重大問題放在了天子劉啟的面前,令何人繼任丞相一職。
其餘之官吏可暫時空缺之,丞相一直可是絕不可缺之,朝廷之政務大多都要由丞相署理之,若是沒了丞相,整個朝廷中樞可能便要停滯之。
掃視了在場之臣子後,天子劉啟一清嗓子言道:“桃侯因病而罷相,眾卿以為何人可繼任為丞相”。
天子此言一出,在場之朝臣便是面面相覷,卻無一人言語之。
過了好一會兒,只見晁錯起身朝天子行一禮言道:“丞相為百官之首,當以陛下決斷之”。
然做了數年御史大夫的晁錯,怎會不想要做丞相,但先不說其是法家出身,朝臣們會不會同意,單是因其無列候之爵位,便已經被踢出了丞相候選人的名單之中。
聞言,宣室殿中之朝臣皆是言道:“請陛下聖裁!”。
望著拜倒一片的眾臣,天子劉啟思索一陣才捫髯言道:“那朕便決意之,太尉可願做丞相!”。
令周亞夫做丞相,這可是天子劉啟考慮的許久之事。
漢家為何自文帝朝時便不常設太尉,那還不是因太尉之責乃是掌漢家天下之軍卒。
雖然調兵之事,皆要有天子之虎符才可,但太尉常在軍中,難以避免的,便要在軍中安插些自己的心腹屬臣。
這要是在其他之衙門,安插些自己用的順手之人,倒也不為過。
但若是在軍中那便是大不一樣了,不管是哪朝哪代的,皇帝對於軍隊的忠誠度要求都是很高的,不管是朝堂之上如何風雲變幻,只要軍權還在天子手中,那便還有重新洗牌的機會。
對於周亞夫的忠誠天子劉啟此時倒是不懷疑之,但其日後會如何,那還要兩說。
固此,天子劉啟才會先後下詔將欒布與韓頹當認命為了中尉與衛尉,統帥南北兩軍。
欒布雖與周亞夫相交之,但其對天子還是非常忠誠的,韓頹當那就更不用說了,本就與周亞夫有隙…………
當年文帝便是用的這一手,將丞相這個看上去異常誘人的桃子推到了身為太尉的絳侯周勃面前。
果不其然,周勃毅然決然的自己解下了自己的兵權,緊緊抱住了丞相這顆大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