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父皇”。
待宮婢取來坐蓐,劉榮坐定之後,方才說道:“不知父皇召兒子此來何事?”。
“榮兒勿急,待當陽侯到此,便可知之”。
老爹如此說,劉榮自然是要等著了,“諾!”。
過了一會地才見到王仡入殿道:“陛下,當陽侯已在殿外等候”。
“宣!”。
不過須臾,賈誼便進去了殿中,行禮道:“臣賈誼拜見陛下”。
“當陽侯免禮,賜座”。
待賈誼坐定,天子劉啟便言道:“朕今日召當陽侯至此,便是有事欲問之”。
“該望陛下言明,臣定然是知無不言”。
聞此,天子劉啟便笑道:“自數月前,平定吳楚五國叛亂之後,朝臣便一直爭論,到底要不要再重立此諸侯國。
然晁卿等人言道要封國為郡縣,而魏其侯與袁盎等人則是意見相左,進言此封國皆是高皇帝所立之,定要再立之,不知卿以為當如何?”。
……………………………………………………………………
賈誼自然是看的出,天子劉啟的意思,但天子問之,自然是要言之,“臣以為,諸侯王不可再立之!”。
“哦?其為何”,劉啟捫髯笑道。
“以臣愚見,御史大夫此前之言不差,自文帝朝至陛下繼位以來,天下反之諸侯王有七。
文帝時先有淮南厲王劉長恃寵而驕起兵謀反,後又有濟北王劉興居趁朝廷與匈奴交戰之時,發兵謀逆。然陛下登基不過三年,便又有吳楚、膠西、淄川、膠東五國謀逆。
這數次謀逆便要屬數月前的吳楚五國叛亂最為嚴重,戰火綿延至我漢家大半疆域,險些便要毀壞高皇帝當年建立之大漢。
臣當年在向先孝文皇帝所奏之《治安策》中,便有其原由,那便是天下諸侯王,誰人實力越強,誰人便要謀反
當然周之王室便是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才會嘴中導致禮樂崩塌,國不存焉。
固此,以臣之見,陛下當贊同御史大夫晁錯之諫言,廢封國而立郡縣”。
聞賈誼之言,天子劉啟自然是止不住的點頭。
且賈誼之諫言,與天子劉啟所想的是如出一轍,不再立吳楚諸王,將這十郡之地盡皆納入朝廷…………………………
然到此,劉榮總算是知道了老爹喚老師此來是何意。
天子劉啟一看旁邊的劉榮便發問道:“榮兒以為,當陽侯所言如何?”。
“兒子以為當如此!”。
言畢,卻見劉榮又道:“父皇,兒子還有一言,或可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