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弟,三弟,來與為兄同飲此酒”。
劉德聞言,自然是酒杯笑道:“謝大兄!”。
而劉閼則是硬是擠出一絲笑容,也說了一句:“謝大兄”。
如此這晚宴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時辰才方才結束。
…………………………………………………………
然這晚宴過後,翌日便是大朝,當天子劉啟一到宣室,便問群臣道:“昨日宮宴,諸卿可盡興否?”。
朝臣們還能說什麼,當然是立即行禮齊道:“臣等謝陛下賜宴”。
隨後天子劉啟便一連說了數件事,卻是令朝臣們有些震驚。
天子劉啟捫髯道:“朕得文王之鼎,當祭拜之,然此時正值歲末,正要到年終祭祀之時,固此朕決意,此次便以這周鼎祭祀高皇帝,眾卿以為如何?”。
用這文王寶鼎來祭祀高皇帝在天之靈,這自然也是無可厚非,固此朝臣們怎會有何其他異議。
“陛下聖明!”,晁錯先言道。
其餘之臣自然也是隨聲附和,“陛下聖明,天子聖明”。
“太僕何在?”。
“臣,太僕竇嬰在!”。
“待朝議過後,太僕當立即命人佔算合適之日日,”
接著天子劉啟,咳咳兩聲後,卻又道:“朕決意今年要召各地之諸侯王到長安來之”。
然自高皇帝劉邦起,漢家之諸侯王便是三年到長安一次拜見天子。
去年這些個諸侯王才到長安來過,今年再去,任誰願否。
“陛下,我漢律有定,諸侯王當三年至長安一次,然此時再令其來之,恐怕有些艱難”,太夫大夫直不疑說道。
“朕之所言,何時收回過,此次令其皆入長安來,便是要諸侯王同朕一同祭祀文王寶鼎”。
見此,直不疑也沒什麼話好說了。
老爹僅僅是為了一同祭祀便將這整個漢家之諸侯王盡皆召至長安,似乎有些不妥。
但劉榮想了想之後,卻是想道,老爹此次如此為之,其中必有深意。.
自吳楚五國叛亂被平息之後,朝廷與地方諸侯王勢均力敵的格局被擊碎了。
“看來老爹是已經考慮清楚了,這吳楚五國是否還要再立之”。
想到此處劉榮呵呵一笑,此次諸侯王到長安來是有好戲看了。
然不過多時,天子劉啟用璽之後傳詔諸侯王之詔書,便由多個謁者騎快馬送到了各諸侯國中。
而當這些諸侯王大多,收到天子之詔時也是有些無奈,陛下親命怎敢不去之後。
然有人憂慮卻也是有人喜之,梁王劉武在得知歲末之時天子詔其入宮的訊息之後,便是高興萬分,彷彿又看到了皇太弟正在向他招手。
最終不管是願與不願,這些諸侯王也只得打點行囊,啟程往長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