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卻是要說道:“陛下定能萬載長存,臣弟還要仰仗陛下的照應才可安然處之”。
天子劉啟揮舞著手中馬鞭,說道:“哈哈哈,萬載長存,炎黃至此不過兩千餘年,怎會有人可活萬載,只要上天能令朕將手中棘手之事處置完,朕便死而無憾”。
梁王劉武立即扯動韁繩,駐足道:“陛下,如今天下太平,不知陛下會有何棘手之事?”。
天子嘆息道:“梁王不知,如今我漢家天下看似平靜如水,但卻是暗流湧動。朕近日收到眾多諸侯國之臣子所奏,有些諸侯王現今正在秣兵歷馬,整軍備戰,不臣之心已是昭然若揭。
固此朕欲行削藩之策,梁王以為如何?”。
聞削藩之言,梁王還是有些心理準備的,果真如韓安國所言,天子要削藩……
梁王答道:“陛下所言卻不為過,臣聽聞,吳王劉濞在其封國,整日招納亡命之徒,不法遊俠充為己用,早晚必為天下大禍”。
“只怪朕當年錯手將吳國太子打死,才有如此局面”。
“陛下不能如此說,當時年少熱血,且那吳國太子贏棋不成,竟敢對陛下出言不遜,此絕非陛下之過”。
“二弟,聞你之意,便是支援朕行削藩之策?”。
“當然,陛下此舉利在千秋,臣弟怎會不支援,到時削藩,陛下若有用的到臣弟的時候,臣弟定然責無旁貸!”。
此時,梁王劉武已經被天子劉啟那句‘千秋之後,傳位梁王’,套住了,固此才會不遺餘力的支援天子,以贏得天子的信任,從而得封皇太弟。
天子大笑:“有言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吾弟助朕,猶如得十萬精兵。朕心甚慰!朕心甚慰!”。
語落,天子揚起馬鞭,縱馬快速前行,而梁王劉武則跟在後邊喊道:“陛下,陛下……等等臣弟”。
翌日,梁王將要離開長安,迴轉梁國之時,又接到了天子的詔書。
書中言道:賜梁王天子旌旗,車駕,金千斤,帛千匹,更是賜給梁國軍馬六千,長劍、長矛,箭鏃等無數…………
王仡將詔書交於梁王之時,還說到:“大王,陛下之賞賜,不日便會到達梁國,還望梁王回國早做準備才好。
我漢室建國六十餘年中,還從未有過諸侯王有此等規格待遇,陛下之於梁王當真是信任有加,寵愛萬分。臣下再此恭喜梁王”。
聞王仡此言,梁王劉武才反應過來,手持詔書起身,對一旁的韓安國使以眼色。韓安國當然懂梁王之意,從衣袖之中拿出兩錠黃金,塞到王仡手中。
王仡當然是欣喜收下,又是恭喜梁王,又是向梁王行禮的。
漢時,天子近臣收受漢初,幾乎是明目張膽的,因謁者等官職收入頗低,一年不過數百石,要在京中生活怎會夠用。王仡身為謁者僕射,年俸才是比一千石,且大多謁者皆是跟隨天子數十年之人,身受信任。
固此,只要收的不太過分,天子便不會多言。
回睢陽的馬車之上,梁王劉武對韓安國說道:“寡人未曾想到,陛下竟然會賞賜寡人天子旌旗鑾駕,且還有諸多賞物,寡人有些心憂…………”。
坐於一側的韓安國,撫須笑道:“大王不必心憂,陛下如此賞賜於您,便是要向天下表明陛下與您乃是骨肉兄弟,不可分離。
固此,大王應該安然收之,若到削藩結束,大王便是削藩功臣,再憑太后之寵信,說不得大王到時便可做那皇太弟,也不說定”。
韓安國的話令梁王劉武徹底安下心來,在天子劉啟的一套組合拳下,梁王是徹底淪陷,心思再也不在其梁王,而是跑到了那未央宮中的皇帝寶座之上…………………
待其一回轉梁國,梁王便下令,任韓安國為梁國國相。不過數日,天子所贈之物盡皆到來。
梁王望著這嶄新的天子鑾駕與天子旌旗,心中是萬分歡喜,將國政盡皆交於韓安國打理。自己則是乘著這天子鑾駕,領著一眾食客在梁國境內招搖過市,遊山玩水,好不快活。
從此,劉武便在此條路上越走越遠,據史書所載,劉武建造方圓三百多里的東苑,擴充套件其梁都睢陽城至七十里。
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修築架空通道,從宮殿連線到平臺長達三十多里。有天子賞賜的旌旗,外出隨從千乘萬騎。到處馳馬狩獵,排場之壯盛幾乎要超越天子。
梁王之作為很快傳至長安,天子劉啟見此並未多言,那些個御史可不幹了,整日向天子奏秉,梁王違制,應受重罰。
劉榮的老爹最後也是煩了,便在朝堂之上當眾言道,梁王如此,皆是朕之所賜。一句話將這些御史的嘴給堵上了。
其實劉榮的老爹,見劉武如此,不僅不生氣,反而是高興。因為他不僅明白,欲要取之,先必與之。
且還知道,欲其滅亡,必使其狂。可能是時間太久,他們都忘了,初代淮南王劉長與國舅薄昭是怎麼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