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到皇宮的車駕上,薄氏拿出了竹簡觀看,得知博安之意,竟是要薄氏去求薄太后將劉榮過繼與她。
“兄長這是要害我,太子本不喜我,如若如此行事,必遭太子惡,但若不如此…………”。
此次見薄太后,薄氏始終憂心忡忡,太后問之,薄氏也未答…………
身在雲中郡的劉榮,當然不知道長安所發生的事,一眾人等在雲中休整數日後,一日文帝竟提出要到民間看看。
雲中太守魏尚,中尉張武等人,自然是極力勸阻,說此時匈奴可能再犯,此時道民間查訪,若有意外該如何云云……
但是皇帝‘任性’起來,誰也勸不住,一定要去,場面一度僵持不下。
劉榮見此,只得勸道:“祖父與兩位不必再爭執,各退一步如何,祖父此次出行以一日為期,不在民間過夜,清晨外出,傍晚歸來,再有張將軍可派兵喬裝打扮,緊隨其後護駕,如何?”。
雙方最終同意了劉榮的辦法,劉榮看著如此‘任性’的祖父也甚是無奈……
第二日,劉榮與文帝便一身平民裝扮,出現在了雲中城中。
“榮兒,不若我們出城可好?”。
劉榮笑答: “遵祖父命”。
兩人出行之時,還帶了一匹馬,便由文帝騎馬,劉榮為其牽馬,就這樣兩人便出了城門。
行了兩個時辰,兩人便到了一處村舍,當然張武在其後數里,緊緊跟隨。
雲中之村舍,當然不可與京畿之地的村舍相比,並無太多人口。
此時,文帝開口道:“朕此次要到民間,便是要勘察晁錯實民戍邊之策,如何”。
劉榮道:“以孫兒之見,此策定好”。
兩人一番商議後,決定要到一戶農家去了解詳情。
劉榮看到西側一戶人家,院中有兩頭羊,便對文帝道:“祖父,在此地一家竟有兩頭羊,定也是富裕之家,不如到這家如何”。
在文帝同意後,劉榮上前敲了這家的門,只聽院中人問道:“來了,來了!”。
此人開門一看,只見兩個不認識的人,問道:“不知,小郎君何事?”。
劉榮攙著文帝道:“大哥勿怪,我們乃是祖孫二人,要到代地探親,一路上糧食用盡,才不得不叨擾大哥,來討一口糧食,當然我二人定會付錢”,說完劉榮從懷中掏出十數枚銅錢要給這人。
此人立即推辭道:“不必如此,只為一口糧食,不必如此,快快進來。”,說完便將兩人讓去院中安坐。
“婆姨快快拿吃的來,有客人來訪”,只見一婦人從房舍中,用陶碗端出兩碗食物,放在院中石凳上。
“客人儘管食之”。
文帝見這食物中竟有一碗煮羊肉,便問道:“主家勿怪多言,雲中百姓如今,已可平日食肉?”。
“長者不知,平日時,能吃粟米已是上天保佑,這是前些時日,匈奴人來劫掠,我在混亂中,竟殺一匈奴人,此人身上搜出數金。
朝廷有令,繳獲之物,人可得之,固此我才在前日購得幾頭羊”。
文帝又問:“主家是否祖籍雲中?”。
此人答:“不怕長者笑,我等非此地之人,原住河南郡,因一年黃河大水,淹沒農田,便成流民,後得知朝廷有令,到邊境來,便可有房屋田舍,我等便來到雲中。”
又道:“這都要感謝聖天子,我等來此,雖背井離鄉,更有匈奴侵犯,但來此有了房屋田舍獎了錢財,更是娶上了婆姨,這都是聖天子的恩德”。
聽到此人之言,文帝與劉榮相視一笑。
一番談論後,兩人吃完東西便離開,臨走前,劉榮還是將錢交與了主家。
隨後兩人便回到了雲中行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