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大慶殿。
這一日退朝之後,趙幼唯獨只將自己的幾位叔叔留了下來。
文武百官陸陸續續的向外面走去,太史公趙延春很是警惕的看了看四周,眼見一列十五人的御林軍士兵圍站在左右兩排,總共三列。
每一個人都是嚴陣以待,似乎隨時隨刻都在等待著聖上聖旨行事。
趙延春連忙和司馬大夫兼左宣廳史趙延金對視一眼。
只見趙延金臉上的表情同樣也是甚為緊張。
除了他二人以外,此時剩下的兩個人也已察覺到苗頭不對,但此事畢竟與他二人毫不相干,倒也無妨。
趙幼伸手一指趙延春,佯裝著渾厚的聲音說道:“皇叔啊,你可知道朕為何單獨將你們幾人留下?”
趙延春連忙躬了躬身,道:“那自然不知。”
趙幼神秘的一笑,點頭道:“不知道是嗎?那可就不要怪朕了。”
此話一出,趙延亭立時單膝跪地,急聲道:“微臣……微臣究竟有什麼事情做得不對,還請陛下明示,煩請陛下萬萬不要生氣!”
趙幼朗聲說道:“自從“咸寧之變”發生以來,我大楚遭遇亙古未有之浩劫,三聖被夏國人帶往遙遠的北方,一夜之間趙氏皇族所有人全部都淪為了階下囚。”
“這件事情直到現在為止,在我大楚都是一個疙瘩,夏國一日不滅,我大楚軍民心中一日便得不到安生!”
趙幼口中所指的“三聖”,便是三十年前北楚的楚昭宗,楚寧宗,楚宣宗。
這三人盡皆是為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典範,年齡相當,哥兒三個都是一路踩著肩膀下來的。
昏庸同樣也都是同等的昏庸,直接導致夏國起兵南下攻楚,楚國一夜之間滅亡。
由於那時楚國正值宣宗咸寧年間,所以楚國便將這場大劫稱之為“咸寧之變”。
咸寧之變發生之後,楚國幾乎已經徹底宣告滅亡,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原大地生靈塗炭,趙氏皇族岌岌可危,已然成為了一個標準意義上的象徵性政權。
那是真真正正的有槍便是草頭王,楚國剩餘的文武群臣為了能夠趙氏皇族在中原大地的政權得以延續,費盡苦心從亂局之中將唯一的一位倖存者找到。
那個人便是楚國曆史上除了開國皇帝以外,開天闢地的第二人——楚極宗趙德基。
趙德基力排眾議,於趙氏皇族的大楚江山徹底房倒屋塌之際,在原本北楚的北方領地登基即位,使得大楚江山得以延續。
之後不久,因為夏國的第二次起兵南下,趙德基被逼無奈之下只得是徹底放棄原本就已經丟失掉了的北方各座城池,率領群臣逃往南方,三番兩次連續逃跑,最終逃到了這個叫做萬安城的地方。
將萬安城作為大楚政權的行在,原本是沒有想過要將萬安城作為大楚此後的國都。
然而卻沒有想過,後來直到趙德基駕崩,大楚的軍事、經濟發展中心全部都集中在了這個曾經在很多年時間裡,只被大楚文武群臣當做一處行在的地域萬安城,竟會成為了大楚在徹底認清現實偏安一隅之後的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