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鎮有住戶五百餘,人口近萬。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這個幾乎與世隔絕的鎮子,本應是個世外桃源,奈何這樣一個山清水秀之地並沒有傳說中的地靈人傑,反而多是無賴漢的雞鳴狗盜,市井婦人的指桑罵槐、口水之爭。
小鎮多是貧苦的莊稼漢以及少許的獵戶,部分腦子靈光的人能在鎮子上開設店鋪,做些小本買賣,日子比之下地勞作的人來倒也過得是悠哉悠哉。只有與外界有關係的人家,方是真真的富貴門庭。
小鎮南邊為富陶街。
古語有云:“富埒陶白,貲巨程羅。山擅銅陵,家藏金穴。”
富陶街因此而得名。其實也是牽強附會罷了!
富陶街除了幾大富貴門庭盤踞之地,也只是一條條大些的巷子,但居住在這裡的人皆較為富裕,以致屋舍間距特別大。加之蜿蜒曲折,與西邊刺鵝巷的泥路相比,這裡平整的青石鋪就的道路簡直就是一條條寬闊的大街。
小鎮東邊是龍角巷,傳說曾有仙人在此斬下真龍頭顱,龍角被劈的七零八落,故而後來人便頗為自豪的管此地喚作龍角巷。
北邊是梅花園,乍聞其名,或覺詩情畫意!然而這裡生活的正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小鎮氣候寒冷,適宜梅花生長,只是無人打理的野梅成林罷了。
或許這便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吧!
刺鵝巷名副其實,就是一條只有數十住戶的小巷子。
傳說古人用錐子刺入天鵝的咽喉,很快就能將其殺死,而且還能保證它的完整性。那種專門用來殺鵝的錐子被人們稱作刺鵝錐。
刺鵝巷意指“屋無片瓦,無立錐之地。”倒真是名副其實,形容的恰到好處。刺鵝巷位於西邊巴掌大點兒的地方,在小鎮上風雨飄搖。
如果富陶街是家藏金穴,梅花園是家中尚有餘錢,那麼刺鵝巷便是饔飧不繼、囊橐無餘了。
刺鵝巷有一戶人家姓詩,一家三口除了二畝薄田,便靠家中漢子上山打獵以及採藥養活,閒暇時便下河摸魚,日子倒也過得不比梅花園那邊的人家差多少,逢年過節孩子還能添得一兩件新衣。
可偏偏好景不長,在一次漢子獨自上山,遇見了一條大蟲,漢子傷痕累累回到家後不久便離開了人世,留下婦人與一個五歲的孩子相依為命。
屋漏偏逢連夜雨,婦人傷心欲絕,加之勞累成疾,於兩年以後也隨漢子去了,七歲的孩子徹底沒了依靠。
孩子名喚詩無念。
通常孤兒多是流浪街頭的,要麼偷雞摸狗、要麼行乞百家飯為生。
然而詩無念卻並沒有如同那些不幸的孤兒一樣,他憑著家中餘下為數不多的口糧勉強過活。
七歲的孩子能做什麼?既不能上山打獵,也不能下河撈魚!但是生活在小地方的孩子,採摘些野菜野果,抓一抓螃蟹,釣一釣黃鱔還是不難的。至於泥鰍,那滑不溜手的小玩意兒確實很難抓到。
憑藉尚餘有幾兩良心的鄰居租種的二畝薄田,他頑強的活了下來。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看是輕描淡寫的背後,一個年幼稚子獨自生存的困苦艱辛可想而知。
一個人如果覺得日子過得快,通常用晃眼十年百年一類的字眼來形容,可施詩無念卻是數著日子過活的!他從七歲開始,直到十二歲才習慣了一個人的日子。
如今八年過去,詩無念已從孩童變成了少年。如今他不再是每天都要為生存而擔憂的孩子,上山打獵,下河摸魚已是他很熟練的一門手藝了。
五月初五,端陽節。
少年站在青龍河河邊,望著河中爭先恐後的龍舟默默無言。他覺得很奇怪,明明是龍舟比賽,為何其中夾雜著有一艘劍舟,而且這艘劍舟總是一枝獨秀,年年拔得頭籌。
河兩岸成群結隊,有婦人的尖叫聲,漢子的罵罵咧咧聲以及孩童打鬧聲,但都不及龍舟上的鼓聲來得響亮。
那劍舟不出所料的又拔得頭籌。漢子們罵罵咧咧,他們總覺得龍舟比較霸氣威風,這樣的結果自是令他能大失所望。
日西斜,一年一度的龍舟賽也接近了尾聲,詩無念獨自回到自己的院子。
“砰砰砰”一陣拍門聲傳來!隨後想起一道響亮且興奮的聲音:“小獅子,快開門!你君大爺來看你啦。”
詩無念開啟門,一道高大的身影兒閃身入門,然後迅捷來了一記“猴子偷桃”。
詩無念閃身躲過後無奈道:“你這招猥瑣招式能不能不要對我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