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麻煩事,馮菲菲不管,細節部分,全部由劉小姐來做,入賬由會計做。季柯南只是填寫了借條,其他的都不用管。
事實上季柯南不太懂會計學,只要會計要求他寫什麼,他就寫,最後對賬,才領取核銷單,領到了核銷單,這才徹底完結,不用再擔心債權債務的事。核銷單等於一筆勾銷。多年來一直如此操作,沒出什麼大的問題。小問題還是有,例如車票填寫出問題。多報或者少報,錯報或者虛報,都是存在可能的。越是管錢的人,出問題也就越多。人都有這個缺點。貪婪,屬於每一個人。
這是一整套流程,具體術語不太懂,也不必弄懂,如果都懂了,會計的飯碗就沒了,給會計留一條生路。有些賬的確是一本糊塗賬。糊塗人遇到糊塗賬,永遠算不清。好在會計和劉小姐都精明透頂,算賬不在話下,非常清楚。精確到分,不差分毫。畢竟受過專業訓練,對業務十分熟悉。不給劉小姐找麻煩。當然,最高興算是馮菲菲那肥妞,可以得到相當豐厚的利益。要說誰最虧,柯南最虧。吃力不討好,最後吃飯都是自己掏腰包。沒有佔到公家便宜,就是想方設法要佔便宜。要不然,會被別人笑話的,簡直愚不可及。
這次雖說借了錢,可是多哥不能和季柯南去山下買摩托車,需要另外約時間。因多哥再四說先去鶴村看看,安排好後,直接去山下摩托店買摩托。專案第一,交通工具第二,人第三。這個順序,多哥分得清。他知道怎樣解決,一切圍繞如何賺取最大名利為中心,其他都靠邊站。柯南知道他以前受過刺激,對一般充滿敵意,一旦執掌權力,就要大開殺戒的。
這樣他們就分道揚鑣。有兩個車站。一個在西,一個在東。在西的車站是短途的,直接去各個鄉鎮各個村。在東的車站是長途的,直接去江城和夷陵等地。小縣城和小鄉鎮,鄉鎮看起來比縣城還要大,因為地形地勢造成的地貌,看起來平地和丘陵多點,這個在山區非常少見,越是大山區,平地或者丘陵越少。柯南還是喜歡平地,因為柯南生活的地方就是平原。所謂丘陵也少。
摩托車車城在東,說來說去,還是要經過那個地方,那麼說,就可以直接購買下山的車票,直接去。長途車不願帶短途乘客,不是不想,是短途客車車主的抗議。都是從自己的立場考慮,怎樣對自己方便怎樣來,不為別人考慮,已經成為一股風氣,短期內無法改變。
如果長途車承攬短途乘客的業務,對他們賣票,對長途車來說,只是小兒科、順水人情,但是對短途客車車主來說,是不公平的。長途車就是拉長途旅客,不能拉短途。除非短途車不拉了,反正走不通。短途車不可能去跑長途。該是啥就是啥,不必擔心,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最終旅客受益即可,怎麼方便怎麼來。
多哥喜歡一個人單獨行動,天馬行空,單槍匹馬的,獨來獨往,有點像獨行俠。但有些小雞肚腸,愛斤斤計較,嘴裡不說,心裡有數。一旦有把柄被他掌握,他會不留情。
季柯南心裡還是覺得多哥有點意思,如果不想分享他的摩托車,可以直說。當時,買摩托車的時候他是不喜歡這一款的,因這一款費油,不需要那麼大的,季柯南心想,既然買,就買大的,坐個人不費勁,買小了,沒勁兒,山區的路又難走,小馬力的摩托車帶不動。
多哥騎的摩托車,就這樣成了他的專用車,如果季柯南要借,必須要經過多哥同意,只要他同意才借。問題是,他也要經常用。不在一個專案點,一個有車,一個沒車,有些不公平。從大局出發,從整體考慮,還是要考慮平衡一下,有車的積極工作因為有車,可以隨便跑,一會兒就到一個地方,一會兒到了另一個地方。沒車的,只停留在想法上,心裡想去,沒辦法去,也懶得去,因為去一個地方就是一天,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交通工具,來去都不方便。
後來出了一個摩托車使用規範,這是在辦公室想出來的,由劉小姐和馮菲菲那肥妞共同製作,發給季柯南和多哥。多哥沒有看,季柯南也沒辦法,雖說壓在桌子玻璃下面,只是好看,不管用。
這個制度作用不大,車還是車,人還是人。多哥仍是一人一車,季柯南這邊是一人沒車。如果都在縣城,季柯南可以在多哥休息的時候,騎上摩托車練練手,其餘的時間沒有機會,練不成,沒辦法。
後來,又到了一個地方,在新的專案點,還是老樣子,沒辦法,季柯南只能忍耐。忍耐到一定程度,一定會逆襲成功。這是規律。當然,一般情況下是這樣,特殊情況就難說。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心態好。
沒有摩托車,可以坐其他交通工具,可以報銷,就是不太方便,以前都沒有摩托車,不也照樣做專案?活人不會讓尿給憋死。
摩托車就是腿腳,有了工具,有了好腿腳,可以跑更遠,跑腿的活兒都是摩托車駕駛員乾的,坐摩托車的不幹,是指揮,就像專案主管,大小是個管事的,心裡不是很平衡嗎?
一般來說,負責人或者管事的,都不親自駕駛,一般副職或者副手,在駕駛交通工具,駕駛員一般是聽指揮的。不能自己做主,要聽命於人。
鑑於以前的種種表現,多哥迫切讓季柯南也駕駛摩托車,藉此可以擺脫季柯南,讓季柯南和自己一樣,平起平坐,要駕駛都駕駛,各自獨立,不被指揮。都是喜歡自由自在的,不想聽別人的指揮,總認為別人的指揮都是錯的。不是從自己本身考慮,是為別人的利益考慮的。
摩托車就是快,輪子飛轉,看看走路的人,自己的幸福感就油然而生。提高工作效率,節省時間,可以做更多的事,這是好事,社會進步,從解放行路難開始。行路不再難,就是進步,可以早點進入文明社會。多哥的工作效率就是高,因為能幹,所以多幹。為了不讓季柯南偷懶,配置摩托車,是必須的。說服劉小姐的不是別人,是多哥,當然,季柯南也不拒絕。
如果想從事第二職業,這摩托車就相當於腳,可以走得更遠,可以幫助更多的人。話是這樣說,可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如果當地人都不歡迎,去到人家的家裡,多少都不習慣,也不能讓別人弄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說清楚了,專案也到了結束的時間。一個專案完結,另一個專案開始。如果沒有考察新專案,也就沒有資金進來,結果很慘。沒有資金進來,就沒有行政開支,沒有了開支,就發不出工資,最終受害的還是受害,沒有變化,也毫無起色。
當然,這個想法顯得稚嫩。沒人相信這麼高大上的說辭。季柯南最大的私心,還是在此,就是有了交通工具,會更好善用時間,不浪費任何光陰,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儘量多做點事,以改變自己的命運,其實,季柯南不相信命運,只是覺得應該這樣做,實際上也這樣做,儘量讓自己感到開心和滿足,也能幫助別人,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感到自己有價值,活著對他人有用。
多哥可能沒有考慮到這個,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不過,在某種情況下,他更想得到別人的肯定,得到別人的表揚。因為按照他的情況,得不到很多人的青睞和愛,在社會上處處碰壁,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未來,也看不到別人對他的嘉許。他怎麼留名於世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生積累,包括經驗、學識、勇氣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