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過之後,臺上金鐘權的獲獎感言還在繼續,因為已經是最後一個獎項了,而且時間還有充足的剩餘,所以給予了金鐘權充分發揮的空間,不用擔心說不了兩句就被工作人員提示時間。
“那種夢幻感一直到現在還存在著,即便是我此時已經站在了臺上手中握著這個獎盃說著獲獎感言,依然覺得像在做夢一樣。”
“在拿獎之前我也曾用羨慕的目光看著在石哥,想著如果我也能拿到大賞就好了,但當我真的拿到了之後卻驚訝的如此不真實。”
“有一次在去華國遊玩的時候我聽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三十歲之前不‘狂’,沒有出息;三十歲之後還‘狂’,肯定沒有出息!我現在是29歲,一隻腳已經踏入了三十代的領域,所以我想如果自己再不‘狂’一次的話也許就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這句關於‘狂’的解釋讓很多人都覺得很有意思,自古以來也是,忍讓慎重之類的形容詞一般都用在年紀偏大的人上面,對於年輕人來說,有活力,衝動,做事不考慮後果才是真正的‘人生’,不然怎麼稱的上年輕氣盛!年少輕狂!
而何為狂?
有本事的人才能‘狂’的起來,年輕人鋒芒畢露才是本性!
韜光養晦,成熟穩重是到了一定年紀之後才需要去考慮的事情,年紀輕輕卻活的如同老頭子一般,遇事畏畏縮縮,做什麼都瞻前顧後,那其實不是真正的花樣年華該有的樣子!
年輕人狂傲的資本在哪裡?
在於年輕!
正因為年輕所以哪怕撞的頭破血流也不會一無所獲,即便失敗了也能從中汲取到養分,為以後的人生獲取經驗。
年輕就是資本,等一過了三十歲,什麼樣的雄心壯志都會變的煙消雲散,哪怕遇到再好的機會也不一定敢再邁出那一步。
因為有名為責任的重擔壓在他們的身上,那個時候的他們已經拼不動,輸不起了!
如果到了那個時候還‘狂’的沒邊,排除掉一切特殊例子和客觀因素,只能說那就是一個自卑的失敗者。
。。。。。。。。。
所有人都極為驚訝的看著金鐘權,似是在猜測接下來他會說出何種的驚天之語!
只有關心他的蘇志燮等人才會變色微變,暗自祈禱他不要鬧的太大了。
“所以我有一句話要說,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百想大賞最年輕的獲得者,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隻要我想,我願意,哪怕今天站在這裡的不是我,終有一天我也會站在這裡拿回所有屬於我的榮譽!”
“我說完了,謝謝!”
金鐘權說完之後就自顧自的離臺而去了,連‘慣例’的感謝名單都沒有再去說,只因為他覺得有這一句話就夠了。
過了自己29生日正即將步入三十歲的金鐘權在今天完成了一次最狂傲的宣言,去特麼的謙虛和穩重吧!
直到他走下臺的時候,現場還是寂靜一片,似乎是被他的‘狂言’給震撼到了!
只要我想,我願意,我隨時都能到這裡帶走這座獎盃!這就是金鐘權話中所包含的全部意思!
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