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張良號稱謀聖,絕對是智商爆棚,對人心看得很透的一位智者。
他是一個可以一言扭轉乾坤的人物。
按照歷史記載,公元前208年,陳勝被自己的車伕莊賈殺死,紅極一時的“張楚政權”就此分崩離析。
同樣以興楚為口號的項梁集團就成了“楚國”的唯一代表。
項梁第一時間升帳議事,只討論一個主題:陳勝之後,楚國的大局由誰來主持。
他是什麼目的,但凡是看過歷史劇的人都清楚,但是當時卻沒有人主動提出。
反倒是一個叫范增的老頭出來攪局,提出了立楚懷王的後人為王,名正言順,同復楚國。
項梁內心氣得要死卻不能再多說什麼,只能照做。
於是,楚、齊、趙、魏、燕五國都復了國,只有韓國拖了後腿。
祖上五世相韓的張良立刻想到一個辦法。
他向項梁進言道:現在立了楚王的後人,你的聲望一時無兩,但是五國都復國,只有韓國沒有,將來必定會有人擁立,不如你現在去擁立,這樣韓王肯定會感激你,使你獲得更大的名望,同時他又只是你的附屬,但是這支附屬的力量可以拉攏韓國的舊貴族和民間勢力,等於你多了一支抗秦的力量。倘若被其他勢力搶了先機,就失去了機會,而且之後韓的力量反而要與你敵對。
項梁一聽,有道理,頓時同意,於是韓國也順利復國。
張良只憑一言就復了一國,當之無愧的謀聖。
再後來,劉邦差不多已經掌控了天下,有天發現手下的將領在嘀嘀咕咕,問旁人則都說無事,問張良,張良直接說他們想要謀反。
劉邦大吃一驚,我們的革命已經勝利了,為什麼還要謀反?
張良說道,你當上了皇帝,你現在權力太大了,你喜歡的人你可以封賞,你痛恨的人你可以斬殺,於是大家都擔心得不到封賞又擔心得罪你被你斬殺。
現在已經封賞的人心定了,已經斬殺的成了死鬼也不必說了,但是還晾在那裡的那批人你準備怎麼辦?
他們心中不定,於是想,我們謀反吧!
劉邦一聽,整個人都跳了起來,“敢問先生,該如何辦?”
張良就問他,你最痛恨誰?
劉邦說:“雍齒啊!”然後就像唐僧一樣說了一堆雍齒以前怎麼對不起他云云。
張良說:“好,你就封賞雍齒為侯爵!”
劉邦說:“搞笑吧,我最恨的人封侯爵?”
張良說:“沒錯,你最恨的人你都可以封他當侯爵,那其他人呢?還會造反嗎?”
劉邦一想,太對了,於是封賞了雍齒,將領立刻就平靜下去,既然雍齒都可以得到封賞,那我們封個伯爵神馬的也沒有問題吧,沒人想謀反了。
張良又扭轉了乾坤。
再後來,張良又用智慧保全了自己,拒絕劉邦給的三萬戶,又說自己要去修仙,於是得到善終。
論功他不比漢初三傑的另兩人差,但是他卻出奇的保全了自己,沒有真正的大智慧和對人心的準確把握,根本不可能做到。
要與這樣的人對陣,說服他去幫助大秦難度非常之高。
如果他不合作,還要攪局,要不要將他斬殺?或者將他封印?
張良雖然智慧無雙,但是個人實力不強,不說歷史上的張良只是一個謀士,就算他有隱藏職業——道士,也會道法,但是礙於世界的限制,他的實力不會比金光更強,當然也絕對打不過王寅。
探測項鍊+傳送戒指。
王寅已來到了一個溫潤如玉的美男子面前。
這男子異常俊美,如同美女。
“歷史上記載說留侯:狀貌如婦人好女,就是說他非常俊美,美麗的如同美女一般,居然是真的!”王寅心中暗道。
“張良見過仙師!”張良對王寅的出現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意外,彷彿早就已經知道。
王寅細看,張良俊美之中不失英氣,可說是玉樹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