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其它小說 > 明玉照我堂 > 第四十三章 烽煙起 韃靼蠢蠢欲動

第四十三章 烽煙起 韃靼蠢蠢欲動

餘子俊在成化七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延綏,呂雯晚十年,在成化十七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延綏。

現在二人一為兵部尚書,一為兵部右侍郎,對撫邊的那一段經歷還記憶猶新。

因此,說起朝廷對大同邊事的處置,他們各有各的體會。

餘子俊挑起話端:“天章先生,坐鎮一方和運籌朝廷,的確不同啊!”

呂雯字天章,保定府安州人,天順年間舉人。他並非進士出身,卻能升至少司馬,一定有他的長處。

“士英先生為何有此感慨?”他問。

“天章先生當年在延鎮,修邊牆數百里,安撫、存活災民數十萬,舉朝上下無不稱士章先生無愧封疆之任。時我雖以母憂還鄉,亦以士章先生為封疆表率。”餘子俊憶起往事。所謂存活災民數十萬,是指韃靼部入犯,邊民逃入內地。有人擔心其中混雜韃靼奸細,提議將他們拒於邊牆之外;呂雯不同意,悉數放入。因此而存活的,確有數十萬眾。

“士英先生且慢。”聽出餘子俊雖在稱讚自己,但顯然話裡有話,呂雯攔住他,“士英先生不會以為修邊牆數百里、安撫、存活災民數十萬,不但無功,反而有過吧?”

"自然不會,功自是功,德自是德,誰也抹殺不掉。”餘子俊說。

“那麼,士英先生倡修邊牆在前,修成邊牆一千七百餘里;又移鎮榆林,使米脂、吳堡等縣均為內地,使數百萬邊民安心居住。這才是大功大德呢!”呂雯為餘子俊歌功頌德,並說,“我在延鎮那些作為不過是步士英先生的後塵而已。”

延綏巡撫原駐延安府綏德州,作為九邊之一的延綏因此而得名。遇有邊警,綏德一線是一定要嚴守的,而地處綏德以外的各縣,則往往顧不上。餘子俊奏請移鎮榆林,才使得延綏全境有保障。

“是啊,我原也以為是功德無量的業績;可朝廷委我以大司馬之任以後,我才發覺在延鎮做的那些事情,實在算不得什麼。”餘子俊說。

“那麼,我做的那些事情,豈不更是無謂之至!”呂雯笑道,並試著解釋餘子俊的感慨,“延綏穩固,宣府、大同等鎮的事情卻愈發棘手,士英先生是為這件事焦慮吧?”

“是啊!”餘子俊並不否認,“韃靼小王子張狂,陳兵邊牆,開口則請以三千人入貢。以太子為首的一輩人,算是難得的人才,怎麼就不知道殺一殺他的氣焰,反而讓他奏請?”

呂雯覺得餘子俊對太子的指責有些不公平,他反問:“怎麼殺韃靼人的氣焰?嚴詞拒絕嗎?可準不準入貢,權柄不在太子那裡呀!這件事皇上是授予萬安萬大人全權處理。”

“瓦剌俘太子,險殺害,也是讓我等捏一把汗。若大明失了當今太子,恐怕”

“殺他的氣焰不一定要嚴詞拒絕。”太子朱佑堂說著,和於肅忠一起走進了屋子。

呂雯和餘子俊看到太子親臨府邸,忙行禮。

“微臣不知太子殿下大駕光臨,有失遠迎。”呂雯道。

“不知太子殿下有何高見?”餘子俊請教。

“譬如——”太子稍作停頓。

三個人都看著朱佑堂。

“譬如,殺其人數。”佑堂舉一例。

“殿下明見。”呂雯點點頭,繼續問道,“殿下可知,小王子開口則請以三千人入貢,若我朝卻奏準一千五百人入邊牆,這依然是二中殺一。難道還不夠?”

“不夠!”餘子俊斷然地說,“二中殺一,還不足以殺其氣焰。”

“那依士英先生之見,如何殺其人數,方能殺其氣焰?”佑堂問。

“須得十殺其九。”餘子俊很篤定的說出了個比例。

呂雯掰著手指計算:“十殺其九而存一,五百存五十,千人存百。士英的意思,該當殺至三百人?”

佑堂點一下頭。

“殺得太狠吧?”呂雯試探道。

佑堂一笑,說:“那好,看在天章先生的面子上,換個整數。”

呂雯伸出拇指,問:“一千?”

佑堂把手掌翻了翻,說,“五百。”

呂雯知道被大家戲弄了一番,也笑了笑。他說:“殺至五百,朝廷上下自然安心;只怕小王子惱羞成怒,兵戈相見。”

“那我們就和他兵戈相見。”佑堂說。

最新小說: 被傷透我離開,七位大小姐悔哭了秦凡王詩允 虐完我後:總裁反省自過 我在西伯利亞打地鼠 [盜墓筆記]海棠依舊 何以終餘年 六零極品老太:你你還有你跪下! 元帥夫人她柔弱不能自理 聽音[破鏡重圓] 和mafia幹部表白以後! 妄想關系 征途實錄啟航1926 拉過勾的 旋覆花園 愛上你,有問題嗎 相親物件是師祖馬甲 社恐超贊戀愛中 純愛男友原來是肉食系 被首領宰一見鐘情之後 試圖養大天與暴君 跛妻[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