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可能,我要活的,活捉他,定要把他千刀萬剮,挫骨扒皮,祭奠我瓦剌兒郎的英魂!”
次日,大軍浩浩蕩蕩進駐大同。
策馬走在最前面的便是太子朱佑堂,兩側為興獻王朱佑元和岐惠王朱佑俞,之後為於肅忠將軍、李景龍將軍、明玉和東陽等眾將領。
明玉身臨此境,胸中豪氣頓生。城樓下萬千將士,此番征戰金戈鐵馬,浴血沙場,雖萬死而不退縮,千古以來,總有無數這般的熱血男兒、鐵骨脊樑,寧折不曲,寧死不悔,以一已血汗,拯萬民於水火,可慨可佩。
忽聽戰馬長嘶,一騎由城門風馳電掣而出,掌旗官長呼:“升帥旗——”
遙望處,佑堂縱身下馬,他身被銀色明光甲,絳紫披風,頭頂金絚鉾上插以白羽,撫劍凜眉,沉步頓挫,踏上帥座,立於那迎風招展的帥旗之下。頓時六軍舉戟高呼,聲浪排山倒海,震徹九天。
佑堂左手按劍柄,右手朝下用力一揮,聲浪霍然而止。
一道青紫劍光中天劃過,佑堂腰間青霜劍出鞘,劍指長空,凜聲正氣,一字一頓。
“也先逆賊,揹負聖恩,佔我城池,辱我百姓,惡聲載道,莫可而止。今蒙聖諭,奉旨討賊,二十萬眾,北出京城。誓師於茲,天降祥瑞,庇佑大明,必可指麾楚漢,不復安寧,誓不回返。”
百姓夾道歡迎,齊齊跪拜,大聲稱頌:“太子真乃我華夷之主。”
一個孩童拿著花送到佑堂身邊:“殿下殿下,你是大英雄,送你一朵大紅花。”佑堂接過紅花,把孩子扶起。
正當全軍將士和百姓齊聲喊“好啊”的時候,城上有暗士弓箭手瞄準佑堂射出一箭,說時遲那時快,佑堂反應機敏,隨機抱起孩子一轉身擋在身後,提起他的寶劍擋飛此箭。
“殿下,小心。”
“皇兄——”
眾將都在擔心佑堂,百姓四處慌逃,頓時一陣混亂。
這時百姓中有隱藏的很多瓦剌暗士,趁機抽出彎刀刺向佑堂,佑堂反應機敏,與暗士們展開搏鬥廝殺。
眾將領也與其他瓦剌暗士廝殺,正在兩方打得如火如荼之時,
一暗士順勢抓住了那個獻花的孩童,彎刀明晃晃的架在孩子的脖頸上,吼道:“住手,誰敢上前。再不住手,我這就要了他的命。”
眾將領仍在拼力擒拿刺客,佑堂近侍謝遷大聲呵斥道:“竟敢謀害當朝太子,誅殺無論。”
聽人群中一母親跪地求救:“求求太子殿下,救救我的孩子”
太子攔住眾將,伸手一擺:“都住手,你們要的是孤,直接抓孤就是了,不要傷了這孩子,放了他。”
於肅忠:“賢弟,不可。”
佑元:“皇兄,你不能。”
眾將:“殿下————”
挾持孩子的暗士:“早就聽聞明朝當今太子體恤民情,憐愛百姓,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啊。一個普通百姓的孩子,你捨得拿你的命換嗎?”
謝遷著急得喊道:“殿下,您千金之軀,萬萬不可。”
佑堂:“這天下哪個孩子不是父母的心頭摯愛。蒙古挑起戰爭殺掠,讓多少無辜百姓遭受生靈塗炭、顛沛流離。
正因為我是大明朝的太子,才不能視百姓於不顧。當年我太祖皇帝之所以揭竿起義成就大明,就是因為元朝腐敗,厭詐百姓,民不聊生。
如今我帶兵殺進古北口大同,就是還我邊境王土一個太平。”
眾將領和百姓聽了,都紛紛感激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