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許是唯一的機會。
王洛看到周素煙的背影消失後,等了好一會兒,才站了起來。
他喘著粗氣,捂住自己的心臟,彷彿是想要壓住其中的刺痛一般。
這一次,沒用太久就緩過勁來。
“比之前好多了。”站起來之後,他自嘲似的想著。
第一次刺痛,出現在決定出徵之後。
這是他的老毛病了,上初中的時候,就偶爾發作。但是去了醫院幾次,什麼都沒檢查出來。
對家人說這件事的時候,父親說自己也有這樣的毛病是遺傳的。不過並不影響健康和平時的行動。家裡也沒人因為這個死爺爺都九十二歲了,依舊健康。
瞭解到這些之後,王洛就沒大在意這種事。但是,進入空間,資料化身體了,竟然還會有這種問題?
並且,這次的刺痛,還伴隨著突如其來的恐懼從心底誕生的,不知道因何產生的恐懼。
是疾病引發的幻覺嗎?不,也可能是感受到了危險,所以心臟開始反應。
察覺到這一點後,他反覆審視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做錯了嗎?有什麼需要改變的地方嗎?
他反覆思索。但是,依舊找不到。
計劃已經反覆確認過了,沒問題。
那是早就決定的:利用對渡口的佯攻吸引敵軍的注意力;利用宣傳和政策拉攏敵人計程車兵,在擊敗他們後將其收編;引誘漢軍援軍來進行攻擊,伺機埋伏,將其全殲。
然後,渡河擊破黃巾主力,或殺,或改編。
構築起以自己的理念為綱領的新團隊,在離開前將後續工作託付給可靠的、有能力的人。
在之前,執行更為危險的計劃的時候,王洛的心臟並沒有出問題。但是,為什麼這一次,危險性比之前要小的計劃,會有這種感覺?
目前兵強馬壯,士卒初步有了理念,凝聚力也在逐步提升。就算某些步驟出錯、吃幾次敗仗,也依舊有挽回的空間、迴旋的餘地、重來的機會。可是,這一戰與之前的戰鬥相比,到底有什麼差異?
因為敵人的不同?那場血雨?更強的漢軍?還是...
場景的傾向?
假設,場景希望事情向某些方向發展。那麼,它為與自己同目的的人提供幫助就很正常了;而如果有人把事情朝它不希望的方向發展,它就設定障礙。
真的是這樣嗎?運氣從自己身上離開了嗎?如果是因為這個,自己也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
在血雨出現的時候,該立刻前去攻擊渡口營地。那樣的話,至少還保留了退路。而這一次,似乎是要與極端強大的敵人進行殊死搏鬥了。
周素煙離開之後,王洛咀嚼著這個看似危險的機會,才體會到之前的痛楚和壓抑其所傳達的資訊是什麼。
死
失敗、崩潰、瓦解、死,死、死!
儘管不清楚,但他這幾天一直被這種感覺影響著。在和部下們見面的時候,他竭力保持正常。但是部下們離開後,獨處或者和周素煙相處的時候,他常常呆坐不動,一言不發。
但是,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敵人有多強?完全無解?可以用工業時代的武器碾壓我?
技能再強大,應該也是有機會的。再強的人,也總有相應的弱點。無敵這種事情,有可能存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