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是深夜,實驗室內幾十臺分子組裝機,開足馬力生產SCV的核心控制晶片,而生產出來的晶片,卻是被一些小型的機器人送到正在建設中金星基地那邊。
一個迷你機器人穿過了傳送門後,卻是出現在一個深處地下的基地內,到處都是忙碌的機器人,雖然這一切看起來雜亂無章,實際上卻是在探索者智慧程式的控制下,一切工作正在有條不紊推進著。
迷你機器人把晶片送到了多功能SCV生產線後,西片被分別插入了已經組裝完畢的機器人體內,隨著資料的載入,幾十臺機器人紛紛啟用,開始加入建設大軍之中。
來自星際世界的基建技術,如果沒有材料限制的情況下,速度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不到三天時間,一個直徑超六十米米,高二十米中心建築,已基本底完工,基地建設以接近尾聲,新生產出來的機器人,卻是開始向著四面八方探索而去。
其實打造這麼一個地面基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可以就地取材建造更多的機器人,方便對金星進行全方位的進行探索。
主要目的當然是先想找找看,其他地方是不是還有超導體物質,不過超導物質沒發現,倒是發現了相當豐富的銅鐵鈦等金屬礦物,才幹脆在此就地取材,打造一個大型基地。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金星上開發一個基地,做許多試驗都會方便許多,在這裡無論怎麼弄也不可能會被人發現。
當然另外還有個好處就是,如果在金星地表不穿戰甲,讓身體直接暴露在那高溫高壓下,大半個小時,就可以達到被動鍛鍊的效果。
如果有了基地後,有事沒事過來這邊出門轉轉,被動的凝練下護體真氣,提升些靈魂意志力確實很方便。
諸多的機器人在忙碌,當然周不凡也在忙碌,整理一些相關的常溫超導材料合成資料,利用超算進行資料校準。
因為星際世界有虛空能量削弱分子間電磁力,因此那個世界人類技術並不能完全照搬到現實中,還需要進行重新資料測算校準……
話說此次新發現超導物質,其實並不是由單一的元素構成,而是由很普通的碳氫硫三種基本元素構成,之所以成為超導體,主要是形成的條件非常特殊苛刻。
不過也基本上可以排除人造物的可能,應該是無數的巧合,加上相當極端的環境條件下意外的形成了特殊的化合物結構。
比如首先碳元素就得意外的形成中空分子結構,形成這種結構的機率本來就比,形成比鑽石的機率還低許多。
然而又得極為湊巧的,在這種極為特殊的碳分子結構內融入氫元素,然後以硫為介質形連線,在特殊的條件下完全融合到了一起,最終從形成為一種極為特殊的常溫超導物質。
有這現有材料可以提供詳細的資料,加上星際世界帶回來的已知資料作為補充,因此終極超算很快就完成了相關的資料轉化,卻是得到了一組讓人相當頭疼的資料。
超導物質化合過程,對容器進行施加近百萬個標準大氣壓,然後利用超強磁場透過,讓生成的新材料形成同頻磁化,然後降溫冷卻緩緩撤掉壓力……
經過一系列的操作後,才有可能能獲得一種,可以在常溫差壓下穩定存在的超導物質,整個過程不能出現任何偏差,要不然生成超導物質就會失敗。
單就那生產過程提供近百萬個大氣壓強,就非常的讓人頭疼,以目前的工藝或許還只能在大型實驗室內進行極少量樣品的生產。
……
經過好幾個小時的整理分析,終於完成了資料校準,看著那些相當極限的資料,想要大規模生產,依然有著無數的問題需要解決。
當然這些問題根本不用自己去傷腦筋,自己的任務也算是完成,至於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產品化,交給專業的研究團隊處理即可。
只要有了一點點的樣品,然後還知道其中的原理,政府絕對會非常樂意投入海量的巨資去搞產品化,當就這方面能力來說,華國自認第二還真沒有那個國家敢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