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逸讓林蕭查過趙林甫的任職經歷,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位仁兄絕對是個狠角色。
趙林甫雖出身在名門世家,但卻是走下坡路的旁系一支。此人學識上沒什麼建樹,但善於洞察人心,知道別人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左右逢源厲害,過河拆橋也拿手。
他之所以能夠爬上相位,大多數是踩著別人的屍體上來的,這些屍體當中也包括妙玉的一家人。
對趙林甫的評價,楚逸總結出一句話:世家旁系,學識淺陋、工於權謀,為官只為“權力地位、金錢美色”,秉持”叢林“法則,沒有朋友,只有盟友和政敵,屬於極端現實主義者。
這樣的人能夠當上宰相,自然離不開李世洵的認可和支援。
如今的趙林甫,深得李世洵厚愛,再加上為相也有些年頭,可謂權傾一時,地位穩如磐石。
但這個李茂鎮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彈劾二號宰相趙林甫。
彈劾起因是,趙林甫寵愛的小妾張氏,生性驕橫,暴戾恣睢。因其侍女伺候不周,她便命人剝光侍女衣服,捆綁雙手,關進小黑屋子,並斷其飲食。
時值寒冬臘月,沒幾天侍女因凍餓而死。與這個侍女交好的另外兩名侍女對張氏的兇惡殘暴、草菅人命表達憤怒。張氏便令手下惡奴毆打兩位侍女,極盡侮辱。兩位侍女不堪其辱,先後自縊身亡。
不到半個月,趙府內先後有三個侍女含冤而死。朝中大臣雖都知曉此時,但都無人敢過問。
直到李茂鎮出現,他冒著極大地政治風險,向李世洵遞上彈劾奏摺。但他上書奏摺內容,當天晚上便傳到趙林甫手中。
李茂鎮寫道:臣竊聞宰臣趙林甫本家,捶撻女奴迎兒致死,京都府見檢覆行遣,道路喧騰,群議各異。一雲林甫親行杖楚,一雲嬖妾張氏酷虐,用他物毆殺。臣謂二者有一於此,林甫不能無罪。
在李茂鎮的彈劾下,趙林甫以退為進,請求置獄審訊。李世洵下令在嘉慶院設定詔獄,令太常寺少卿齊明審訊。
可沒兩天,齊明突然患病,臥床不起,無法審訊。於是,李世洵改命給事中崔嶧審訊此案。沒兩天,崔嶧審訊後得出結論:因三名女婢不恪守本分,趙林甫將之笞死,而非被其嬖妾殺害。
按南唐律法,趙林甫無罪,詔獄罷去,此案了結。
也就在案件了結之後,便有一個叫範鎮的官員上奏,參李茂鎮對趙林甫的彈劾是“專治其私,舍大責細”,並針對提出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論斷,“若一婢子令國相下獄,有傷國體,此乃朝堂之悲哀。”
於是乎,御史李茂鎮便成為眾矢之的,罷免他的摺子如雪花般飛到李世洵的案前。
但令人驚訝的是,李世洵對此事採取冷處理,這讓朝中大臣不解。
在瞭解此事之後,楚逸對這個李茂鎮非常感興趣。能夠為侍女發聲的官員,從古至今恐怕極少。
這說明,李茂鎮對於律法和侍女的生命極為敬畏,只有心存敬畏才會冒如此大的風險彈劾趙林甫。
這樣的人,鳳毛麟角,殺一個少一個。
所以,楚逸便讓林蕭安排高手,盯著李茂鎮的一舉一動。在必要情況下,直接出手相救。
越王李景佑身邊的長吏是趙林甫推薦的。長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這點可以看出,趙林甫與李景佑之間的關係絕對不是表面上看的那麼簡單。
但至少現在,楚逸與趙林甫還沒有正面衝突。可如果進了崇文館,參加春闈,若進士及第的話,那就不可避免要與趙林甫打上交道。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趙林甫與李景佑是政治同盟,那麼他與李景佑之間的深仇大恨,趙林甫必然清楚的很。
即便他不主動招惹趙林甫,按照趙林甫的秉性,必然會找機會惹他,哪怕他是天機營的天朗將。
因為,在他身後,不光擁有世俗的力量,還有山上六大宗門之一玄天宗的保駕護航。
既然註定要與玄天宗不死不休,那就提前做好對付趙林甫的準備。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雖然有點彼此利用的味道,但卻非常實用。
故而,當下最要緊的事,便是保住李茂鎮的命。
趙林甫是個睚眥必報之人,他受了這大的窩囊氣,怎會輕易放過李茂鎮。
之後在想辦法,擇機將他往上推,進入南唐的權力中樞。
但這件事他無法出面運作,也不能讓其老爹參與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