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比試現在開始!”青衫男子大聲喊道。
說完,青衫男子右手一揮,將兩組之人用術法隔開,彼此聽不到對方言語。但他們說的話,外面人卻可以聽的真切。
兩個封閉的空間裡出現一幕虛幻場景。畫面當中,各自顯示的是楚國和晉國各自出動的兵力以及可支配的後勤補給。
場景中的關鍵人物便是兩組人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易水寒以大將軍身份出場,而許博則是以文臣的身份出場。
大風起兮雲飛揚,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戰馬嘶鳴,旌旗飄揚。
駿馬之上,易水寒身穿黃金鎧甲,手握寶劍,目光如炬,在他身後是楚國十萬精銳。
遙望晉國山河,易水寒有種君臨城下、指點江山的英雄豪邁,更有一統五國的雄心壯志。
楚國,五國霸主,國力強盛,兵強馬壯,打贏晉國他有十足的把握。
易水寒心中清楚,今日與晉國交戰,主要目的是敲打晉國,放棄爭霸的決心。所以,對晉國之戰,不是滅國戰。
因此,他決定出奇兵,閃電出擊,用楚國精銳瞬間撕開晉國防線,殺他個措手不及。
之後,大軍南下,與晉國主力決戰,奠定戰爭勝局。
這場比試,他自信滿滿,胸有成竹。
晉國,邊境重鎮南潯城。
許博站在城牆上,目視楚國邊境,神色平靜,看不出任何擔憂。
“楚國出兵十萬,這場戰爭沒法打啊。”有人無力道。
“是啊。咱們才三萬人,基本上是一對三,根本沒有打贏的可能性。又有人說道。
許博沒有看他們,只是淡淡問道:“城中百姓和物資都轉移走了?”
“已經轉移了。現如今,就是一座空城。”
許博點了點頭道:“好。傳令下去,大軍棄城,後撤三十公里。”
其他人聞言,不可思議道:“我們奉國君之命抵抗楚國入侵,這還沒打仗,怎麼就先棄城逃跑,把南潯城拱手相讓?”
許博笑了笑,道:“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國主,國主在楚王面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今天棄城後撤,乃國主踐行當初就諾言,並非懼敵不戰。”
看臺上,眾位院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這個許博是不是太書生氣,打仗哪裡還有講道理的地方。
楚逸雖沒有帶過兵打過仗,但也知道‘出師有名’的重要性。再加上,楚國兵力強勁,倘若一開始就與其正面交戰,就是用自己短處攻別人的長處,此戰必敗。
一旦首戰失敗,那麼,這場戰場很有可能成為滅國戰。到那個時候,晉國根本沒有時間做好任何準備,很有可能就此葬送整個國家。
所以,唯一正確做法,就是避其鋒芒,再尋找戰機,挫其銳氣。
楚逸看了幾眼姚廣平,卻見他出奇的安靜,目光緊緊盯在許博這邊。
眾人聽聞後,這才恍然大悟,明白其中道理。但是,還是有人覺得,這樣做屬於意氣用事,真實戰爭必然是寸土必爭,哪裡會主動退讓,讓敵方輕而易舉佔領國土。
正所謂,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是當如此。
楚國精銳前鋒,兩萬精兵來到南潯城下。
前鋒領兵將領是草薇學堂的人,名叫魏淮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