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光走了,李廣平很是不滿意。
他的思想比較樸實,一個好好的大活人,塊頭也大,四腳健全,為什麼勤奮勞動?沒有機會算了,有機會,也不願意放下身體,當真向人家借錢有臉面啊?
其實沒有大棚蔬菜,有的人頭腦靈活,能賺一些外花錢,加上勤快,從83年就6續蓋起瓦房,甚至蓋起造價更高的平房。
李默想法是兩樣的。
李廣平家門頭單薄,很長時間,各方面都受到了或明或暗的岐視排擠,甚至有人公開地用言語抹李廣平的面子,過分者則直接動手。但縱觀前世,李大光雖然偶爾會說一些陰陽怪氣的話,可沒有直接抹李廣平的面子,更沒有動手。
用一句網路語,人家是真小人……
李默說:“爸,你認為秦檜勤不勤快?”
不勤快,能當宰相嗎?
“勤快重要,品德也重要,想一想讓出來的那塊屋基地吧。”
李廣平不是傻子,立即就聽出來了。
“沒辦法,這就是農村,二爺還搬到了道縣,只能這樣了。”
李默說的二爺,是他家的二爺爺,隔得太遠了,整整三十多里地,二爺爺家厲害,生了好幾個兒子,他本人力氣也大。然而遠水解不了近火,李默也無所謂。
隨著自己的展,視野早就不在這個小村莊了。
再說,今年圩一破,李大光家必然損失慘重,想蓋房子,最少拖到後年,到了後年,五百塊錢,可能李默都不屑看一眼了。
李廣平不在言語。
多起事件證明,兒子雖小,可比自己腦子管用,基本上他說話,最後證明都是對的。
幾天後,破圩!
這是一個比較兇殘……不對,應當是極度兇殘的名詞。54年水災,沿江大堤倒掉了,不僅柳葉圩,附近許多大大小小的圩在江水的衝擊下,一起淹沒,不知淹死了多少人。
但這次破圩破得比較“溫柔”。
破圩的原因,與古代太原城牆倒塌的原因很相似,曹河開始退水,但圩堤在洪水裡泡了很長一段時間,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生滑坡與塌方等險情。
究竟什麼原因,等到大家現時,豁口已經很大了,也沒有辦法調查,再說,圩都破了,查這個有什麼用?
而且塌方的地方有點巧,柳葉圩是大圩,圩埂不僅高,並且很寬,正常情況下,即便有幾處滑坡,問題也不大,畢竟不是在洪峰巔峰時,也來得及補救。
這次塌方的地點正好在排水站的側翼,排水站是排澇與放水灌溉之用的,有大水泵,有進水水閘。正面無疑是鋼筋混凝土了,可側面卻是中空的。
下半夜側翼塌方,水就鼓進了進水閘的西牆腳,上面圩埂暫時還是好好的,但圩埂中間卻開始大面積向圩內鼓水。
更糟糕的塌方的地方是在西牆腳,若在東牆腳還好一點,西牆腳則位於河水的上游。
長江水位下降了,曹河長江口處的大水閘開始放水,不僅是曹河與其他幾條交匯河流裡的水,上面還有一箇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呢。
這時候水的流會有多快?水流越快,衝力越大,在河水的衝擊下,生生將進水閘的啟閉機臺衝歪掉。一旦它倒掉,豁口則會更大,直接將圩埂撕裂。整整鼓了一個多小時,排水站值班的人才聽到水流的響聲。他半睡半醒地爬起來,看是從哪裡出的水流聲音。
看到了,臉也嚇白了,立即報警,可來不及了,啟閉機臺已經倒下去,圩埂生生撕出來一個豁口。
這就是後來圩內百姓傳聞放水導致破圩謠傳的由來,但這個謠傳也是現在制度造成的,我們做領導的,是要負責向上面交代,而不是負責向你們這些百姓交代。
大家不清楚情況,李默也不清楚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