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集團下屬各公司與企業將會聯手成立一個質量認證體系,當然,也會制訂一個質量標準。
提起質量認證體系,再過十年,大家無疑會想到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簡稱為ISO。
但在91年年初,全球只有一個87年釋出的十分粗糙的ISO9000族標準。直到94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才對其進行了全面的修改,讓它成為全球認可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方面的系列標準。不過眼下,世界各國都有各國的質量標準,十分地混亂。
李默不會說94年的ISO,現在也沒有幾個人注意它。
他只說他成立的這個宜集團李氏質量管理標準,簡稱為IL質量標準。
具體的糅合了各國的主要質量標準,將各種產品的質量標準分為十個級別,ABCDEFG七個級別,S、SS、SSS三個級別,不過後面三個不常用,想要進入三個S級別,不但質量沒有任何問題,還要考慮其口碑、售後、品牌等因素。
即便宜樂對質量要求那麼嚴格,在這個體系裡,它只是A級,原因是品牌跟不上去,是一家代工企業,當然,也沒了售後這一環。
就是S級,也多是S級,SS級少之又少,三S級可能是一個永遠的傳說。
李默大約詮釋了一下S級,然後講述餘下七個級別,百分之九十九的產品,都屬於這一級別。
不是進入這七個級別就是合格的。
其中G級是嚴重不合格,對人有極大傷害的產品,如未來中國的三鹿奶粉,地溝油……
F級與E級同樣是不合格產品,不過E級產品能勉強使用了,比如肯德基的快餐,就是E+級產品,多數泡麵則是E級產品。
D級才是合格產品,越往前質量越好,A級則質量完美級產品。
從現在起,宜集團會成立三個質量認證中心,一個是與加州多家高校聯手的舊金山IL質量認證中心,一個是與中國多家高校聯手的魔都IL質量認證中心,還有一個是在歐洲……其實就在柏林,但李默沒有說了。
它成立的宗旨,便是配合宜集團對各公司的產品進行進一步的質量監督。
多數記者未反應過來,以為這是宜集團對質量的重視。
雖然三大質量認證中心,每年會花很多錢,但這三大質量認證中心的成立,本身就是一個宣傳的好噱頭。相信隨著它們的成立,再也沒有顧客懷疑宜集團產品質量的問題,一旦讓顧客產生這種想法,無疑宜集團各種產品會進一步暢銷。
其實何止這麼簡單……
眼下它似乎確實是一個內部質量完善的標準,但未來,李默一旦進入超市行業,這個質量標準,就會強加到許多產品頭上。李默只要暗中將它進一步炒作,它則會演變成國際上通用的另一個質量標準,甚至逼迫國際標準化組織在修改ISO標準體系時,不得不參考IL質量標準體系。
只要有許多顧客認可了這種質量標準,李默就能將其作用無窮地放大。
就像超市行業,沃爾瑪以價廉物優,贏得了口碑。可是價廉了,想物優是十分困難的,比如沃爾瑪重慶綠豬肉事件,家樂福更是爆發了多起質量門事件。
還有有機蔬菜,想要美國認可中國的有機蔬菜,那是不可能的。
但有了這個質量標準,便可以凌架於美國質量管理體系之上,對自己的有機蔬菜進行認證,並且也讓顧客認可,那麼它們放在沃爾瑪的貨架上,便能賣得出去。否則當成了普通蔬菜,可能售價還不夠運費成本。
還有三鹿奶粉,當然,三鹿那麼幹肯定是作死的。
但因為那次事件,對中國的奶產品幾乎產生了嚴重的催殘,導致國內養奶牛的農民將牛奶往陰溝裡倒的同時,因為購買洋牛奶,卻爆發了各種爭議。可事實上,許多國家,包括紐西蘭與澳大利亞也有不合格奶粉以及毒奶粉,買得好還好,買得不好,不比三鹿好多少。
原因有很多。
某些“魔種”、某些被魔種蠱惑的吃瓜子群眾,他們的煽動作用。
國內質監部門的嚴重腐敗。
在中國產品技術未成熟之前,各個產品確實存在著質量的問題。
國際上對中國的妖魔化。
等等。
但有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國內沒有一套成熟的並且得到真正執行的質量認證標準與權威機構。看似有質監部門,也有一些質檢機構與標準,但因為混亂與腐敗,根本得不到國人的信任。
若是李默不推出這三大質量認證機構的話,未來宜樂的產品,若是不送禮,都能被一些部門認證為不合格產品,但有許多不合格產品,包括三鹿奶粉在內,只要送禮送得多,請官員吃好了喝好了玩好了樂好了,反而是合格產品。
有了自己的質量認證標準,可以將美國的一些標準甩在腦後,同樣的,也可以將國內這些腐敗墮落的質監部門與各個質量認證機構,甩在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