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應當也有了吧?”一名教授問。
“開始重視了,只是驗證,討論階段,驗證也只是拿一些內河中型船舶在驗證,魔都造船廠去年就用了一艘兩千噸的內河船舶驗證分段造船法。當然,穩一點也沒有錯,可是步伐太小,另外一個情況……確實技術很差,但又不去找原因。”
李默又從抽屜裡拿出一份報告,全部是他在電腦上碼好,然後用列印印打出來的。
“所謂的技術研發,不過多是內部研發,本來效益就不好了,又有多少資金研發?於是各個企業技術落後,產品落後,在國內都競爭不過外國產品,更不要說出口了。但另兩個技術大戶,卻嚴重缺乏研發資金,高校與各研究所。我看到的,是各高校與研究所所研究的成果除了寫論文外,幾乎就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於是各個專家、科研人員日子還過得很苦……以至我都佩服了,換成外國,這些專家與科研人員恐怕早逃之夭夭。為什麼兩者不聯絡起來?”
李默這份報告便是《論企業與高校、研究單位聯手的優勢》。
他給的只是這個分段造船技術的總綱。
當然,有了總綱,等於指明瞭方向,省得慢慢去研討,各個造船廠一個個自己關上門研討好了,恐怕早過去十年八年了,人家造船產業也早蒸蒸日上了。
李默刻意寫了這份報告,魔都有不少高校,也有不少研究單位,給一些錢,與這些高校與研究單位聯起手來,技術研發的速度會變得很快。
以中國現在的性子,一家單位會了,其他單位也就會了。
雖然不能讓韓國的造船業崛起中斷,可最少成倍地將他們的利潤空間壓榨下去。
李默又拿出十幾張照片:“這是我前天讓蔣叔潛入魔都造船廠拍的照片,居然沒有一個人察覺……不過也無所謂,實在也沒有什麼能值得保密的。拍好後,昨天晚上洗了出來。”
李默將照片用訂書針一張張訂在列印紙上。
第一張照片是一堆散亂放在一起的鋼板,李默在列印紙上寫道:差評,沒有適當存放,與車間底漆附著力有問題,表面處理困難,影響切割質量。使用時要花很長時間挑出來,造成吊車緊張,增加成本。
第二張照片是擱在角鋼上的一堆型材,李默又寫道:差評,散亂,不易找,嚴重鏽蝕,表面處理成本增加(時間、油漆、人工、動能),浪費寶貴的角鋼。
第三張是車間,李默又寫道:差評,灰塵嚴重,處理線被汙染、損傷裝置,影響質量與生產率,看不到安全通道。
第四張是一堆正準備使用的鋼板,李默又寫道:差評,散亂在一起,沒有指定的區域,不易識別鋼材的餘料與角料、廢料。
蔣叔一共拍了十幾張照片,只有一個是中評,餘下的都是差評。
李默一攤手說:“看,我這個外行人都看出了這麼多問題,但造船廠那麼多管理高層,那麼多技術員,就沒有一個人看得出來。這是魔都造船廠的,其他的造船廠可能更差。若是換成我領導這個工廠,說句不中聽的,所有領導會統統開除。”
“若是不整頓,不僅每年產生大量浪費損耗,人家來工廠看了後,也不會放心將訂單交給他們,其實真應該派幾個人去日韓造船廠去看一看,認真地看一看,不要出國參觀成了出國旅遊。”
“小李,你怎麼想到了造船業?”
“隨著宜麗與宜樂規模擴大,運輸也成為重中之重,文書記,應當聽說了鑽石卡吧?哪種鑽石卡募來了大量資金,於是我囑咐宜麗總部購買了三架貨運飛機,也想造兩艘船,然後派人調查了一下,無意中便發現了這個造船法。我覺得對國家可能有用,便又派人認真地將各國的一些先進的分段造船法蒐集整理……當然,具體的技術引數,我弄不到了。”
李默說得也不是假話,他兩世為人,都能算得上一個很標準的*******說完,他又在書架上找了起來,一會,找到一本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事實上,往後去,中國就是按照書裡的說法去做的,還比較管用。
不過李默在這本英文書的扉頁上寫了三行字:
改革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效率,重視技術研發與產品質量,加上中國的人力成本,中國出口會具有極大的優勢。
一旦產生巨大的貿易順差,必須從國外進口礦產,將順差縮小,以免引起各國反感。
以前說崽賣爺田不心痛,現在是爺賣崽田不心痛,以後石油明顯不夠用,大慶每年還在向日本出口大量石油,特別如同大熊貓一般寶貴的稀土,居然當成大白菜賣給日本人。它儲量是有限的,又關係到未來各項重要的產業,為何?
“稀土?”
“文書記,實際上日本人買回稀土,他們也用不完,但都封藏起來了,不要小瞧了它。頂多三十年,國家就會為此事而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