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刮掉了鬍子,與李默出去吃飯。
沒有食不語的說法。
李默便講了他疏忽,或者說他有意疏忽的地方。
李默一直堅持認為大哥大不是手機,實際大哥大就是手機,又稱它為第一代手機,或稱為1G手機。
幾年後出現的更便宜攜帶的手機,則是第二代手機,或稱為2G手機。
區別不是李默在老家所說的部件與功能,摩托羅拉也陷入這個誤區,他們是感到了現在的大哥大種種的不方便,經過漫長的研究,到了95年又推出摩托羅拉8900,實際它還是1G機,不同的是它多了一個翻蓋功能,另外就是開始支援GSM制式。
區別就是GSM,不是GPS,後者是美國的,又叫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前者是歐洲的,又叫全球行動通訊系統。後來還有一個GPRS,哪個還早了。
它總部位於芬蘭,商業運營開始於1991年,運營商是芬蘭的radiolinja。它研究的時間比較早,從82就開始創立,當然那時候大夥還是很盲目,不過大哥大出現後,漸漸定位清晰,那就是讓全球共同使用一個行動電話網路標準,讓使用者擁有一部手機就能走遍天下。
去年,GSM積累出原始技術,到了明年,ETSI接手了研發緩慢的CEPI,加快了研發程序,後年出現第一個GSM的規範說明。91年歐洲開通了第一個GSM系統,92年歐洲標準化委員會統一推出的數字通訊技術標準,由於它是一個開放性的平臺,很快被全球大多數國家採用。
還有幾種2G通訊技術規格標準,一是美國電信商Nextell使用的IDEN系統,它是從摩托羅拉TDMA系統基礎上改進的2G通訊技術,美國獨有的系統。
還有在TDMA基礎上簡化出來更簡單的2G系統,IS136﹙也叫做DAMPS﹚,用於美洲。還有一種是從CDMA上發展起來的系統,IS95﹙也叫做cdmaOne﹚,用於美洲與亞洲少數國家。最後就是日本人在TDMA上發展出來的PDC系統。
後面這幾種系統,李默主動疏忽了。
這裡就出現了最最重要的一條,那就是數字訊號代替了大哥大的模擬訊號。
因為數字訊號可被比模擬訊號更有效地壓縮與編碼,從而允許在同一頻寬中傳播更多的訊號。
若是硬體能跟得上,手機的體積與重量能被無限的壓縮,隨著硬體技術的進化,手機越來越先進,成本也越來越便宜。
缺點也有,數字系統減少了手機發射訊號所需要的能量,這意味著蜂窩網路需要變得更小,所以相同的面積需要部署更多的蜂窩,訊號也是有失真壓縮,也就是九十年代許多用手機的人常講的一句,手機沒有大哥大訊號好。
但這個缺點可以忽視,因為隨著大哥大與傳訊機的流行,各種通訊公司盈利越來越強,基站也越建越多,幾年後幾乎就沒有人再抱怨訊號弱了。
真跑到老山深林裡,那真沒辦法。
這是一道重要的門。
才開始2G手機的功能也很簡單,通話,簡訊,也就是相當於大哥大與尋呼機的結合體。
至於接收電子郵件或網頁,那還早著。
然後到了3G,二戰時一個美國女演員將納粹無線通訊秘密帶回盟國,二戰後,這項技術封存起來,許多人對它產生了興趣,可是研究進展不大。直到85年才成立的高通,對美國軍方解禁的這項技術產生了興趣,在它的基礎上研究出來CDMA新通訊技術,它就是3G的基礎與根本。世界3G技術的3大標準,美國CDMA2000,歐洲CDMA,中國TDSCDMA都與CDMA有關。
3G與上網的什麼,這個說了沒有用,但就是這個通話與發簡訊功能,以及體積小,質量輕,已經讓喬布斯感到著迷。
喬布斯所有研究還寄託在摩托羅拉的模擬訊號上,研究十年,也弄不出來李默所說的手機。
“李,郝立克替你搜集來的情報?”
“不是,是另外一個朋友,”李默含糊道:“它是公開研究的,不是保密專案,去了芬蘭一打聽,就能打聽出來。”
“要去芬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