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關行路,雪蓋千山,空曠曠寂寥無比,唯有一道馬蹄之聲,隱隱響起。
年輕的道人背對著凜冽的寒風,在前去虞淵,前去甘山,前去極北,前去西界.....在這一條漫漫古道上,能見到的人,或者說能見到的生靈,那是極其稀少的。
人非人,念非念,千里山河指掌間。
“日月出行在天,始在湯谷,起在甘山,落在西界,寂在虞淵。”
極北,西界,這只是兩個方位名稱,並不是什麼特定的地點,對於雲原來說,對於李闢塵來說,能找到虞淵的地方,或者說,能找到甘山的地方,就是極北與西界。
大日明明起於東方,但卻要向著西方而尋覓,乃至於邁入極北的冰原之中,雪山連綿無窮盡,人間白茫茫萬里河山,尋到了不動的虞淵,才能有機會看見甘山。
而在這之前,李闢塵是一定要去往渡獄寒山的,而很巧的,那個地方,也是在行去虞淵的路上。
只能說是大致的方位相同,渡魂道不敢與爛柯地碰面,故此把宗門荒世設得極其遙遠,並且藏匿於雲原之外,如大樹之上所垂落的果實。
三百年前,苦界老祖飛昇時,告訴自己,如果碰到地仙門檻,便向著人間看一看,或許有意外的驚喜。
而如今,李闢塵已經有點思量了。
有趣,很有趣。
虞淵是寂滅之地,連太陽都不能照亮,要在黑暗之中重生,才能從甘山上亮起,即使是金烏也不會踏入虞淵,但虞淵在寂滅之中,又孕育著新生的希望?李闢塵是如此想的,不然不可能太陽落在虞淵而起於甘山,出在湯谷。
這必然是與歸墟不一樣的。
陰陽應該是輪轉的大道,陰中有至陽,陽中有至陰,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天地萬物。
如此念頭一轉,李闢塵便是明白了些東西。
道是誰?道是道。
一是誰?無名之君?
二是誰?太一渾淪?
三是誰?三大天尊?
生天地萬物,故引大羅封天?
似乎在冥冥中抓住了什麼。
李闢塵在思考,在為自己推衍,在為自己解惑,同時回憶著,諸位大聖的說法。
曾經,是哪一位大聖對自己言?
是哪一位大聖所說,到了天上,仙魔之別已經不重要了?
是他化自在大聖。
因為一切都是關乎於陰和陽?
所以有的大聖歸為陰聖,有的則是陽聖?
那麼五神道魔大聖與夕雲大聖又該怎麼解釋?
小小的神仙,身在天下行在人間,卻思考著天上的事情。
但這些事情,必然是要思量一番的,只是明悟的時機還沒有到罷了。
關乎於道的一切....
李闢塵的身軀輕輕晃著,而在這時候,似乎前方不遠處,耳中朦朧,似是響起聲音。
那是讀書的聲音?那是孩童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