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原來趙太平這些年來,不僅僅培養了狠毒的殺手,出色的護衛,了不起的製毒師。
甚至還有,數量龐大的軍隊。
是朝廷嚴令禁止的行為,但卻在皇帝太后都不知情的情況下,趙太平擁有了自己的軍隊人手。
青鳥國的羽林侍衛將永福宮圍成一團,而太平軒趙太平的軍隊,又將朝廷的羽林侍衛圍成一團,裡三圈,外三圈,最外圍的,就是趙太平的人。
看來趙太平這是意圖謀反,急不可耐了。
長南王皇甫子魏正在前朝議事,太后身邊的小太監慌忙稟報皇甫子魏,永福宮那邊的情況,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無一不聞之色變。
霍將軍當即提出從邊境調兵的請求,但是皇甫子魏在那一刻猶豫了。
皇帝不在京都,趙太平定是謀劃已久,就是等待今天的這個機會,若是輕舉妄動,不三思而後行,一定會出岔子,就像當年西臨國與青鳥國大戰,其中有各種原因,不能夠拿到檯面上來說,就比如趙太平慫恿百姓,煽動益王皇甫子全,這些事情,皇帝太后和長南王心裡都清楚的很。
若是此時,同意了霍將軍差遣軍隊前來圍堵,便是順了趙太平的心願,徹底將青鳥國推入一場混戰之中。
再說,趙太平有意將大皇子的身份作為幌子,不是沒有原因的,那趙太平偏偏要說皇室血統不純正,若是依照趙太平的說法,那囚禁大皇子,反而是“忠臣”之舉。
其中錯綜複雜,說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太多,皇甫子魏實在是不敢妄下結論。於是皇甫子魏思考了片刻,便駁回了霍將軍的提議。
霍將軍是習武從軍之人,向來處理事情喜歡直來直往,不會想些旁門左道的事情,但是最重要的就是,霍將軍忠君愛國,不會違逆皇帝和長南王的想法。
但是霍將軍預設了皇甫子魏的想法,並不意味著群臣就會緘口不言,朝中大臣知道現實情況如何,也不是睜眼瞎,看不懂趙太平此舉究竟是想做什麼。
“臣不同意,務必調軍回朝,鎮壓趙太平的草班隊伍。”
“臣複議,趙太傅懷不軌之心,人盡皆知,必將其拿下斬首!以儆效尤。”
“楊大人這是什麼話,你說這話倒像是趙太傅謀反一般,你可知道趙大人為何圍在永福宮,又為何扣押大皇子嗎?”
一群人吵了個喋喋不休,而皇甫子魏現下最擔心的,並不是如何讓如何活捉趙太傅,鎮壓趙太傅,而是太后娘娘的情況如何?千萬不能在永福宮出事啊。
皇甫子魏知道,自己的母后好強,永福宮的那位趙宸貴妃又是後宮之中出了名的囂張跋扈的主兒,太后娘娘向來不喜趙宸貴妃,這又遇上了趙太平將大皇子擄走。
可想而知,此刻的永福宮,亂成了什麼樣子。
皇甫子魏當即要求去往永福宮,慧太后的所在處,不顧群臣的議論和抗拒。
“王爺,去不得啊!”
“永福宮危險,王爺三思啊。”
皇甫子魏有些惱怒:“你們叫本王三思,但可有想過,本王的母后還在永福宮內,生死未卜!”
“王爺,這青鳥國,誰都刻意不顧自己的安危,唯獨您不行啊,王爺,現陛下不在京都,你萬萬不能出事啊王爺……”
皇甫子魏冷笑一聲,這群人的想法,皇甫子魏自己如何不知道,這群臣子本就對太后娘娘不滿,寧願犧牲太后,來保全他皇甫子魏。
子魏是萬萬不能接受的,管他有多少人反對自己前往永福宮,自己都一定要去,哪怕是孤身一人前往,哪怕他趙太平真的有膽量將自己滅於青鳥國皇宮大內,都一定要去。
朝中眾人眼看著勸不住皇甫子魏,於是乎,霍姜等一干武將隨同皇甫子魏之後,同去了永福宮。
到了永福宮,著實被眼前的景象給驚嚇住了,太平軒招兵買馬這件事情,所有人都不知道,包括皇甫子魏和霍將軍。
現在看起來,若是霍將軍不調兵的話,恐怕真的會受到趙太傅的威脅。
皇甫子魏也不害怕,正義凌然的走過去,撥開一眾太平軒的人,絲毫不畏懼。霍將軍和鄭建安則是緊隨其後。
永福宮殿內的場景,則是慧太后用金簪挾持著趙宸貴妃,而趙太傅則是站在內殿與慧太后對峙。
“趙太傅,好大的膽子,竟敢忤逆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