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夏季沒那麼多雨,一般十天半月能來一場就不少了,不過今年北山鄉的雨比往年多不少。
自打入伏開始,多多少少的,每天都下點雨。
這樣的天氣,自然也影響到了張東明收蘑菇,每次收的都還不到三百斤。
張東明對此是不在意,反正該收的已經差不多了,現在帶帶拉拉收著就行了,等門臉到期也就不收了。
一直都是陰雨天,張東明和唐婉大部分時間也都待著家裡。
唐婉的話還好,看看書聽聽歌看看電視啥的,一天下來倒也閒不著,張東明就有點沒意思了,經常在屋裡東轉轉西瞅瞅也不知道幹啥。
有次唐婉看他實在無聊,給了本餘秋雨的書讓他看,張東明開始還認真看了看,不過兩天就受不了了。
倒不是別的,主要是餘秋雨的書境界都比較高,還總是有點大徹大悟的意思,看這樣的書對張東明來說不是啥好事,影響他好不容易才適應過來的年輕心態。
唐婉當然不能理解這些,說張東明這樣咋能當好語文老師。
張東明說語文老師當的好壞跟愛不愛看書沒關係,唐婉問那跟啥有關係,張東明說學生。唐婉沒懂,張東明也沒多解釋。
陰雨綿綿的過了十來天,終於迎來了晴朗的日子。
剛好是開集的日子,張東明和唐婉吃了早飯,八點半左右出門去店裡了。
好天氣,來賣蘑菇的人也有了明顯的反彈,一上午就收了六百多斤。
店裡人一直不斷,張東明和唐婉中午也都沒回去,倆人在街對面的飯店訂了一斤半餃子吃了。
上午時還好,到了下午太陽變得毒辣起來,熱浪滾滾的大街,汗流浹背的人們,似乎在懷念之前陰雨綿綿的涼爽天氣。
一天下來,收了一千三百多斤蘑菇,加上之前的六百多斤,第二天上午,張東明就給劉川公司送去了。
因為現在收的基本都是鮮蘑,利潤降了很多,最初兩千斤能賺到四萬多,現在能有一半的不錯了,當然,這利潤也不低了。
下午回來,唐婉坐在杏樹下邊看書,看著張東明揹著的兩個長迷彩袋子,問:“背的什麼?”
張東明把袋子放下來:“魚竿。”
唐婉反應了下,隨即就明白了。
雖然她都沒去過,但也知道北山鄉甸井、水塘、水窪子很多,好像還有兩個小水庫,這也是放假時,學校為什麼再三強調學生不許去洗野澡的原因。
下午三點多,太陽沒那麼毒辣了,張東明問:“釣魚去,去不?”
唐婉摘下聽歌的耳機:“我沒釣過啊。”
張東明笑著說:“沒事,簡單,到時候我教你。”
唐婉對釣魚也挺新奇的,而且也很想出去轉轉:“去唄,去哪釣?”
張東明想了想:“後山吧,那水塘多。”
唐婉點頭,其實去哪都一樣,反正她都沒去過,也沒釣過魚,就是跟著去轉轉,去玩玩。
張東明去東院李三家要了點麥麩子,回來就著白麵和香油和到一起,就當是魚餌了。
“用這就能釣魚?”唐婉在看著張東明自制的魚餌,有點不信。
“好使著呢。”張東明笑道。
他小時候去釣魚就用這個,比買的那些魚餌管用多了。
鎖好屋門大門,張東明揹著魚竿、拎著水筲,唐婉帶著涼帽、拿著瓶水就出門了。
出了村子,就是一片又一片樹林和莊稼地,張東明和唐婉順著小河套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