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葉飛的牽頭,石東村以極快的速度就集資夠了創辦鋼鐵廠的資金。
並且就連葉飛也感到吃驚的是,陸林作為鋼鐵廠未來的經理,這次竟然出資整整一百萬,佔得石東村股份的一半。
當然,這些錢都是陸大勇在早年間經商時候攢下的資本。
在這之前,都知道陸大勇是個富人,但都以為他個人手裡有個幾十萬就已經不錯了,可萬沒想到他早年間就已經如此富有。
後來才得知,陸大勇這一百萬其實也幾乎是他這一輩子所有的心血了,之所以這次會全部拿出來用來創辦鋼鐵廠,除了是因為他看好葉飛的能力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相信葉飛的人品。
半年之後,石東村的鋼鐵廠順利建成。
而在這期間,石西村的煤場也因為名聲在外,簽下了不少外地的供貨合同,甚至這個時候就連海津市的化肥廠,也只能算是煤場的一個小客戶而已了。
青雲村裡,煤礦上數臺剷車,挖掘機幾乎是二十四小時不停的運作著,不分晝夜的採煤,而村裡之前只能拉四五噸的小貨車,現在也全部都換成了一次能夠裝載三十噸以上的大貨車。
儘管如此,司機們還是在絞盡腦汁的想著如何能讓貨車一次裝的更多。
在2000年之前,交通運輸方面管理的並不嚴格,不管是對車輛的改裝,加掛,還是超載,相關部門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這樣能夠儘可能的刺激當地的經濟。
甚至不少司機連駕駛執照都沒有,只是隨便學幾天就敢開著貨車上路,
這樣一來,青雲村的司機們開始不斷加高貨車的馬槽,使得原來只能夠拉三十多噸的貨車,直接提升到了六十噸以上。
甚至膽子大的,還有人敢一次拉上百噸的煤炭上路。
半年以前,石西村煤場的一天最多也就是幾百噸煤炭運達,可現在,每天大貨車進出不斷,少說都有數千噸煤炭從青雲村拉過來。
這一天,葉飛上午剛剛在煤場開完了會,就接到陸林的電話,提醒他下午鋼鐵廠要給他做工作報告。
在鋼鐵廠嶄新的會議室裡,葉飛坐在正中間的位置,陸林等村子裡一些大股東,還有鋼鐵廠的一些部門領導,整整齊齊的位列兩旁。
“葉總,這是我們這個月的產能評估。”
“葉總,這是我們這個月的收益。”
“葉總,這是新客戶的合同。”
……
對葉飛來說,這一份份報告都沒什麼需要他操心的事情。
因為陸林現在是鋼鐵廠的經理,管理著這整體的運營,當然,這背後出謀劃策的人還是他那個有經驗的村長老爹。
葉飛隨便掃了一眼,就把一沓報告放在了桌子上。
“我們鋼鐵廠現在一個月消耗煤炭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