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守雲的心思,姚廣雲多少還能猜到一些。
只不過,姚廣雲現在沒空糾結這對年輕男女的情感問題,天下儒門的紛爭,才是他當前最關心的大事。
姚廣雲端起剛燒好的一壺新茶,先是給姜公公倒了一杯,然後為許守雲滿上。
“天下儒門的代表,此時此刻,在清山儒院共聚一堂。”
姚廣雲眼神凝重地望著許守雲,語氣格外鄭重地說道:
“儒道要不要補全,儒門現在分成兩派。以楚敬賢、魏崇德為首的半聖、大儒,堅持維持現狀。”
“以大景王朝景湖儒院掌院景緻遠為首的半聖和大儒,則堅定地認為要把儒道補全,為全天下的修者拓展大家的求道之路。”
“雙方爭辯的焦點,就是你許守雲!”
說實話,姚廣雲還真沒想到,清山儒院掌院魏崇德竟然會因為他們魏家多年的謀劃,而全然不顧儒道補全為天下儒修帶來的巨大好處,帶頭跳出來反對補全儒道,修補天地。
魏家,看來是不能留了。
只是現在動魏家,很可能會把魏家跟姜家的皇家江山之爭,牽扯進天下儒門的大道之爭。
這事還真得聽聽許守雲這傢伙的意見。
畢竟這傢伙在權謀方面還是有點道行的。
“清山儒院的掌院魏崇德,他為什麼會反對?”
許守雲明顯有點意外地看著姚廣雲問道:
“難道他在擔心我許守雲會代表天下儒門,剝奪他清山儒院掌院之位?”
大魏儒門看來是真的朽木不可雕了。
身為清山儒院的掌院,魏崇德可以說是整個大魏儒門的領袖。
連他這樣身居大魏儒門最高位的半聖,居然可以為了一己私利,而視大魏儒門的未來於不顧。
大魏王朝淪落到今天的窘迫地步,非是偶然,而是必然。
“許小子,你知道大魏王朝為何稱大魏嗎?”
姜公公在一旁陰森森地忽然吭聲。
對於當年魏家的餘孽,姜家當年不是不想趕盡殺絕,而是因為儒門插手,不得不放過了魏家皇室的一支旁系。
姜家的開國老祖,也不知道當年他到底是怎麼想的,沒有打出大姜王朝的旗號,而是繼承了大魏王朝的江山。
“莫非這個大魏王朝,是你們姜家從魏家手裡奪過來的?”
許守雲若有所思地望著姜公公。
姚廣雲這時候喟然長嘆了一聲,接話答道:
“六百多年前,姜家的立朝老祖姜武,當年大魏王朝的戍邊大將軍。”
“當時的大魏王朝,被魏家皇室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各個蕃鎮都舉起了反旗,鑑於大勢所趨,姜家老祖也只能順應民心,起兵造反。”
許守雲恍然大悟地點頭說道:
“我就說呢,大楚王朝皇室姓楚,大景王朝皇室姓景,為何大魏王朝的皇室卻姓姜。原來還有這個往事啊!”
“既然姜家老祖起兵造反推翻了大魏皇室,取而代之,為何不能大魏的國號改成大姜?”
姜公公冷幽幽地插話答道:
“因為儒門干涉,說我姜家老祖當年是大魏王朝大將軍,戍邊守土有責。大魏王朝之所以會被推翻,主要是因為妖鬼左道在背後作亂,才搞得天怒人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