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我們想複雜了。”
嚴嵩沉默許久,再次開口說話。
“此話怎解?”
柳嚴明聽聞,開口詢問。
“姚廣雲此人性格大家都清楚,寶鈔之爭半月有餘,從他上位財政一部尚書開始,到昨日,他一句話參言都未說,就已經能夠證明一些東西。”
嚴嵩停頓了一下,緩緩的開口說道:“姚廣雲心繫大魏,為人剛正不阿,投靠黨派之事是不可能去做的。”
“自陛下上位之後,咱們大魏國力日漸消弱,姚廣雲看在眼中,而陛下也曾多次面見對方,然而以姚廣雲這種性格,陛下舉薦為官,他為了自身名氣,多半不會接受,相反,楊黨舉薦,就不同了。”
“有何不同?”當即就有人開口接話。
“李黨中立,我們勢大,唯有楊黨合適。”嚴嵩緩緩的說著。
聽到這話,頓時在場的人,瞬間明白過來了。
一切都是為了自身名氣。
柳黨勢大,名氣很差,在朝堂京都乃至整個大魏,其名聲並不好。
李黨中立,勢最弱,且和儒家關聯密切。
儒以法亂禁,雖說真正的儒家並不參與國事。
但在大魏三百年前,曾經出現過這樣的事情,所以,因為儒家的緣故,不會選擇李黨。
而只有楊黨,名聲好,清流多,雖勢弱,但卻在朝堂之上又有一定能耐。
如此一來。
這一切就都說的通了。
“暫且先不管這些,回頭下面人詢問,就直接將功勞放在王爺身上,當務之急,還是部署接下來的寶鈔之事。”
柳嚴明聽到嚴嵩的話,也暫時將這個疑惑放下。
畢竟嚴嵩分析的合情合理。
而且今日姚廣雲在朝堂上的句句之言,都是以寶鈔之事為核心。
寶鈔之事,拖延瞭如此之久,大魏也確實不能再拖下去了。
各種需要用錢的地方,急等著寶鈔來挽救。
這半個月的朝堂會議,根本沒有去議論其他事情,全都是在爭鬥。
其實六部壓下來的事情,太多了。
而且,這些事情大多都是跟銀子有關。
“其二,安排下面人,開始處理這半月壓下來的事情,一件件處理好,統計各部所需銀子,做好籌算,安排優先順序,到時候,寶鈔一旦發行,優先這些部門。”
柳嚴明有序的安排著。
六部大大小小的事情,牽扯到大魏各地,必須要一件件事情安排好。
不然,稍有差錯,就很容易引起紛亂。
“那八大商會那邊?”嚴嵩接過話,詢問!
“你跟八大商會對接,親自負責此事,跟他們說,許諾的利益讓他們放心,當下,還是得以大魏國事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