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眾人有些恍然大悟。
說實話這次改稻為桑結束之後,楊黨官員確實有些難受,不僅僅是沒有坑到柳黨。
更主要的是,在這次鬥爭中,楊寧下手還真的比較狠,明知道柳黨需要選址權,竟引來燕王出面,至於寧王出面是不是跟楊寧有關係,他們可能不知道,可柳嚴明一定知道啊。
換句話來說,自己已經出招了,沒有把對方搞死,甚至連重傷都談不上,接下來就等著被報復吧。
可沒想到的是,楊寧竟然算到了這一步,讓柳黨陷入焦灼狀態之中,硬生生創造出‘空白期’,讓他們得到了一線生機。
這招當真絕了。
柳黨現在必須要妥善的去處理改稻為桑,一來是朝廷昭告天下,這件事情已經不是撈錢不撈錢的問題,而是黨派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全國之力去支援,要是做的不好,都不需要楊寧搞手腳了,直接就能把柳黨剷除。
二來是三位王爺入場,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三位王爺必然會為了民意而嚴謹做事,幾乎不存在上下勾結,而且也勾結不了。
你監督我,我監督你,誰敢做錯一點,就可以擴散訊息,失去了民心可不是一件小事。
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大魏寶鈔的推行,絕對不是朝廷說一句話就能行得通,能不能推廣成功,完全看下面的豪紳世家答應不答應。
所以朝堂鬥爭有時候比的不是最高層次,反而是比中層力量。
大魏首輔官大不大?肯定是大的,可楊閣老身為內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難道就比不過你柳嚴明?
大的權力是來自於一點點小權力集中,柳黨之所以強大,是因為下面有很多小權力,這些小權利輻射的就是大魏半壁江山。
各省、府、縣官員都與柳黨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就是柳黨強大的力量。
不是說柳嚴明是一品天官,他楊寧就低人一等。
而各地的官員,若是又細分權力的話,那些豪紳士族才是大魏王朝真正的主人,不管王朝變得如何,不管皇帝是昏庸還是聖德。
地主豪紳永遠不會變,永遠是人上人,在一村之地,一縣之地,一府之地,乃至於一省之地,都是人上人之人上人。
現在柳黨已經算是失了部分人心,他們楊黨就可以趁勢而起,敵退我進,這就是權謀之道。
“大人,也就是說,這次我等要全面出擊,獲得大魏寶鈔推行權?”
有官員開口,詢問楊寧。
“恩,可以去跟下面人溝通,這次大魏寶鈔的推行權,我等勢在必得,不過切記一點,萬不可許諾。”
“否則的話,就會如同柳閣老一般,拿人別人的好處,做不成事,損害自身的名譽也就算了。”
“怕就怕又整出什麼麻煩,到時候陷入泥潭之中,無法自拔。”
楊寧開口,朝堂上每一件事情發生之後,大家都會進行反思,柳嚴明最大的問題就在於提前買田。
如果柳黨沒有這樣去做,哪怕選址權交給了李傑又能如何?柳黨大不了重新去鬥爭。
可買下了浙寧府的田,就算是入局了,入了局你就別想輕而易舉抽身出來。
楊寧的做法,得到眾人一致認可。
“敢問楊閣老,我等從什麼地方入手呢?”
聲音響起,爭奪是必然的,只是從什麼地方入手,確確實實是個問題。
“商會。”
楊閣老淡然出聲,將目標鎖定在商會上面。
“貨幣更換,對大魏各大票號都有極大的衝擊,到時候票號必然會抵制。”
“這個麻煩是陛下難以解決的,可大魏寶鈔必然是要推行之國策,若不推行寶鈔,大魏王朝也撐不了幾年。”
“所以誰能率先得到商會的認可,誰就能得到推行權。”
楊寧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