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掌握天地偉力,但不能參與朝堂政事,準確點來說不是不能參與,而是不敢輕易參與。
生怕因為自己的判斷,導致事情沒辦好,以至於國運下降,而負責的儒家讀書人,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當然最大的麻煩,還是朝廷承受。
所以儒家雖然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可也有相應的弱點。
許守雲覺得蠻有道理的,畢竟讀書人更多的是‘思想’與‘格局’上,讓他們去教化萬民,一點問題都沒有。
可讓這種人參與朝堂鬥爭,那基本上就是自掘墳墓。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儒家仁愛,如果放在戰場之上,有十萬將士身穿藤甲,刀槍不入,把我軍殺的節節敗退。
這個時候唯一解決的辦法就是火攻,請問是攻還是不攻?
常人都會選擇火攻,可這群儒家門生還真不一定會選擇火攻,畢竟仁愛第一,所以儒家參政真不一定是件好事。
索性儒家就安安心心關起門來讀書,對大家都好,當然儒家還有一個責任,那就是守住君王最後的底線。
如果君王做了一些人神共憤的事情,儒家肯定要出面制止。
朝堂百官牽扯的利益太大,倘若遇到一個太懂帝王之術的皇帝,百官就會淪為帝王的棋子,由著帝王胡作為非。
這個時候儒家就要登場,開始找皇帝談談心了,當然聽話就是談心,不聽話就是挨噴了。
如此一來,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那如何才能成為儒家讀書人呢?”
許守雲對這個格外感興趣,畢竟儒家讀書人相當於一張免死金牌啊,根據李雲所說。
天下人都敬重儒家讀書人,不管是大魏王朝的還是大楚王朝,亦或者是大景王朝,只要是儒家讀書人,在任何地方都受人敬重。
並且殺儒會影響國運,哪怕殺的是敵國儒者,也會受到一定國運影響。
當然殺自己國家的影響最大。
自己雖然臥底,可不影響多點底牌,所以許守雲格外關心。
“賢弟,儒家入品,講究緣分,悟性以及心懷,三者缺一,終其一生也難以入品。”
“這也是天下讀書人如此之多,然真正入品者少的原因。”
後者回答道。
“怎麼說?”
許守雲又與對方碰了下杯子,隨後一口飲下,詢問對方。
“儒家有十品,跟武者境界一樣。”
“凝氣、修身、養性、知意、明悟、行聖、大儒、半聖、亞聖、文聖。”
“這十品境界,一品一重天,前三品不算真正的儒家門生。”
“凝氣境,便是透過讀聖人之書,感悟聖人留在天地之間的儒家正氣,從而凝聚於體內,只要凝聚儒家正氣便視為入品。”
“修身境,透過不斷讀書,凝聚的儒家正氣越來越多後,便可以滋潤體魄,氣血之中都能蘊藏著儒家正氣,如此一來,延年益壽,百病不侵。”
“養性境,依舊是透過讀書,陶冶本性,明白仁義,懂得仁愛,也可明悟道意。”
“這三品都是可以透過讀書突破。”
“不過必須要讀聖人之作,至於往後的境界,就有些條件了。”
“比如說七品知意境,想要抵達這個境界,就必須要知曉自己的讀書之意,若不明確,那麼終身無法向前一步。”
“九成九的儒家讀書人,都卡在了這個境界,至於前三品不少,滿朝文武基本上都到了這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