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這個時候,曹太后的刺客又殺了進來,而這時孟音就被消滅了。
如果是孟音當上了孟家族長,三大門閥與皇權之間的平衡,還會維持下去。
“從今往後,大梁朝不再只是我們趙家的大梁朝,也是你們唐家的。我們兩家世代結親,讓兩家的孩子當皇帝,唐家再選出繼承缺八千歲,設相府,兩家互相扶持,共同對抗各方強擔”曹太后。
此時閔悅還沒回來了,曹太后顯得十分乖巧。
皇帝趙策坐在一旁,皇后娘娘保胎,未能出來與義父見面,唐琪的女兒已經快兩週歲了,傢伙活潑好動,機靈乖巧,深得唐振喜歡,攬入懷中好個親暱。
大司馬唐振的中風病好像有些輕了,腦子也越發清醒,聽了太后的話,他微笑著點零頭。
曹太后又道:“雖然兩家合併,可是一些話還是在前頭比較好,比如軍隊的安排,不知大司馬有何意見?”
唐振道:“就按照咱們以前的,以潼關為界,潼關以東,玄甲軍控制,潼關以西我唐家守護梁朝。”
曹太后道:“那樣甚好,我玄甲軍和新編虎賁軍,新編飛虎軍,正在籌備當中,我想部隊規模不宜超過三十萬,否則在失去半個荊州的情況下,養活太多人實在是困難了些,而大司馬控制漢症隴右、河西四郡、安西五郡,想必自己養活二十萬軍隊,應該不成問題吧?”
唐振道:“哎,其實西北貧乏,不比中原,養活二十萬軍隊,已經把唐家徹底掏空了。”
曹太后笑道:“大司馬不必擔心,等大柱國閔悅回來,我正要跟樊家和錢家商量商量,撤回鹽道控制權的事。”
聞言,大司馬笑著點零頭。
其實,最關鍵的問題,兩個人並沒有談,那就是潼關駐兵的問題。
潼關是分界點,那麼潼關歸誰?
誰佔據潼關,誰就佔據了主動權,潼關一封死,對雙方來都是屏障。
很顯然,在閔悅沒回來之前,太后不想談這個問題,可是大司馬唐振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現在是談這個問題的最佳時機。
老態龍鍾的唐振費力地站了起來,道:“既然大梁朝終於有消滅門閥的一刻,我唐振也就安心了。雖然我手裡還握有二十萬軍權,可我也感受到了太后娘娘和皇帝陛下的誠意,兩家世代通婚,用兩家的孩子來當皇帝,這對我唐家來,已經是最好的保障。我認為,潼關可以讓趙光禮來當潼關大將。”
聞言,太后大喜,連聲誇讚大司馬為國之肱骨。
可是唐振隨後又提出一個要求,要求在長安設定陪都,而鎮守陪都的,是大司馬的兒子唐溯。
太后稍一遲疑,最後還是答應了。
只要能掐得住潼關,太后娘娘的心就落進了肚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