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這麼做,只要大戰結束,無論輸贏,都會安全的放你們回去的。”
眾家主有些看到了李邈的仁義,有些看到了李邈的果決,這一番下來,倒是有些人對李邈這個所謂的二世祖的感官改了不少,其中就有陸家的族長陸俊,有對李邈感覺不錯的陸績在中間斡旋,陸俊最後向李邈承諾,他一定會束縛士族,避免與江東軍產生裡應外合的情況。
有這士族老大的發話,頓時一眾士族表示支援,畢竟陸家作為一大士族,眼光絕對不會差,眾士族即便更在陸家的後面喝點湯,也對他們來說有很大的好處了。
至於所選定的一萬百姓,由於劉曄早就計定,所以楊弘也早就將皖城很多害怕大戰會令他們流離失所的百姓聚集起來了,這些百姓將會被送到淮南去,畢竟淮南的政策,對他們來說,實在是太好了。眾人全都樂意。這些人也能為淮南提供人口,可謂是雙贏啊。
一上午的時間之中,在三千兵馬的隱蔽守衛之下,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李邈與士族族長商議的情況之下,劉曄親自統調指揮,一萬百姓陸續的披上了部分輕甲,因為李邈的部眾之中也有很多士兵根本沒有盔甲,而且戰鬥力低下,這一眾百姓然後在張勳並五千兵卒的帶領之下向著淮南而去。
至於留下的兩萬兵馬,除了水師已經被挑選出來,從昨夜開始,太史慈、武安國便親自上陣,挑選出了五千精銳部眾,身著百姓衣服,四散住在了那些離開的百姓家中。
陳到所率領的一眾城管部隊,在皖城之中四散查詢,發現打探訊息的人,無論是斥候還是士族私兵,一律嚴懲,封入死牢,或者直接誅殺。
董襲則是與一眾水師校尉熟絡了一番,由於水師的校尉都是李邈親自挑選的人,對李邈很是服氣,聽到劉曄所說的董襲的武藝之高,頓時都心生敬意,對於這個突然空降下來的將軍還算給了好臉。
董襲也不在意,他的武藝,雖然不如甘寧,但也是二流武將的巔峰水平了,總之作為一軍之將,綽綽有餘,但是陛下對他與對甘寧一般恩寵,令董襲是受寵若驚啊。
有了李邈的殺戮果決的排程,因此,這些計策一切都進行的很是順利啊,連劉曄都不禁對李邈的排程暗暗稱讚,簡直就是偷樑換柱啊,這樣一來,孫權、周泰等先鋒部隊接連皖城之中,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詭雲譎。
一眾文武,如臨大敵。
…………
午間,皖城治所。
李邈正在微微的按著自己的額頭,雖然說他是來自後世的,但是想要幾近毫無聲息的偷樑換柱,還是太難了,所以,李邈不得不發揚光大了城管精神,不過那是打的小商小販,這是乾的鬼鬼祟祟的城中居民。
可以說,李邈今日實行了“晝禁”。
不過此時是大戰時候,李邈沒有一絲一毫的愧疚之意,孃的,百姓都快走沒了,何必愧疚?
…………
長江之上,周泰、蔣欽率一萬先鋒軍溯江而下,一路暢通無阻。
“報……”
突然有斥候飛馬來報,“周將軍,皖城李邈已經令一萬五千左右部眾率先離開了皖城,一路向淮南而去。”
“哈哈,公奕,這李邈小兒看到我江東大軍壓境,害怕了啊。”周泰聽到斥候傳報,哈哈大笑,與一旁的蔣欽說道。
蔣欽的手臂上的傷已經結痂,此刻作戰是沒有問題了,畢竟只是一箭射到了臂膀之上而已,箭矢透過重甲,幾乎就是進了半個箭頭而已,所以蔣欽現在的起色也是很好。
“幼平,我看我等切莫輕敵,皖城之中的兵卒至少有兩萬兵馬,怎麼會不戰而潰,就算離開,還只帶走了一萬五千兵馬?”
“哈哈,公奕你多慮了,我看這是李邈小兒見到我先鋒一萬大軍與二公子兩萬大軍壓境,不得已之下潰逃了。”
周泰哈哈大笑,問道一旁的兵卒,“這一萬五千兵馬之中,可有皖城的百姓?”
斥候凝眉道,“周將軍,對,他們之中很多步卒,身上都沒有盔甲!”斥候似乎想起了什麼,突然間大聲道。
“公奕,你看,必當是李邈小兒看到我大軍壓境,慌亂之下大軍潰逃淮南,臨走之前裹挾皖城百姓為淮南提供民力。”聽到斥候的回稟,周泰捋著頜下的鬍鬚,另一隻手撫在腰間的腰刀之上,沉聲道。
“不出所料的話,恐怕李邈剩下的大軍,在我軍迫近之前,便要棄城離開了。”
蔣欽看到周泰意氣風發的模樣,不置可否,反倒因為周泰的言語而也變得狐疑了起來,莫非這李邈果真棄城而逃了?
“難道李邈果然是色厲內荏之輩嘛。”蔣欽疑惑了起來,李邈手下有兩萬多部眾,廬江境內有兩萬,但是絕大多數都不過是幾個月之內收攏的部眾,戰力不足為懼。所以要是真的仔細思索的話,李邈棄城而逃的機率其實是很大的。
“公奕不要想了。”周泰看著蔣欽陷入了沉思,然後朗聲道,“反正李邈無論退還是不退,都是甕中之鱉,此番主公六萬大軍前來皖城,廬江旦夕可下!”
周泰意氣風發的說道,似乎李邈被擒就在今夜了。
蔣欽也是苦笑了起來,蔣欽向來不怎麼爭功,而且一直以來都是以周泰副將的身份出現的,畢竟蔣欽周泰原本都是水賊,一同歸降孫策,自然共進退,蔣欽也知道周泰的脾氣,只是默默地點頭,心想一定不能著了李邈的道。
吹著江風,江風將周泰的衣衫吹得獵獵作響,周泰望著五十里之外的皖城江岸,雙目所及之處,全都是碧波藍天與江水,周泰下令道。
“傳我軍令,大軍加快速度,今日入夜之前,我等要進城休憩!”
“咚咚咚。”鼓聲震天響了起來,周泰策舟奔騰,全軍速度加速了起來。
…………
與此同時,長江南岸,孫權營帳。
“元嘆先生,”孫權聽到斥候稟報,李邈一萬五千大軍回撥淮南之後,頓時吃驚了起來,繼而便是大喜,但是孫權向來行事穩重,於是問向一旁的顧雍,“你說李邈,這是不是棄城而逃了?”
營帳之內,孫權端坐主位,顧雍、程普、韓當、孫靜、孫輔一眾大將全都立在營帳之中,聽從孫權的安排,孫權雖然不過十七歲年紀,但是卻已經很是成熟了,至少在一眾文武眼中,孫權比孫策更加穩重,但是,這話在孫策的面前是萬萬都不敢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