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便是廬江太守手下謀士劉曄了,出乎李邈意料的就是如此,雖然劉勳對這文會沒有興趣,但是這劉曄是否是劉勳的“眼睛”?那就不得而知了。
再有便是廬江皖城中士族人員,其中最讓李邈感興趣的人有陸家的陸績,陸績此人是陸家家主陸俊的弟弟,曾經有過陸績懷橘遺母的故事,就是講述的陸績很小的時候,將李術所給的一個橘子懷揣著交給母親的故事。
陸績從小便心懷感恩,孝道至上啊!如今的陸績雖然不過十二三歲年紀,卻已經是名聞廬江的天才了。
李邈仔細看了看,來到這喬公文會的人大約有數十人左右,其中幾乎全部都是世家子弟,他李邈當然也算一個。
不過李邈不禁對這些文人的臉皮有了重新的認識,如今廬江雖然在太平期內,但是喬公搞出這麼大動靜,這心也實在是太寬了吧,李邈不禁暗暗揣摩著喬公的深意,這突如其來的文會,難道就真的沒有別的意思?
不過此刻的李邈清楚,既然已經來到了這文會中,便一定要與其他人好好結交一番,東漢末年若是沒有名士相助,再厲害的人也會被其他諸侯的計謀算計。
李邈甚至貪多嚼不爛的道理,於是李邈想了想,就先……從小孩子下手。
陸績字公紀,是江東很少有的名臣,因為陸績自幼聰明過人,知禮節,懂孝悌,尊重長輩,孝敬父母,成年之後更是博學多才,見多識廣,通曉天文、歷算,星曆算數無不涉覽,虞翻是東吳有名的老臣,襄陽龐統也是荊州有名的學者,雖然年齡都比陸績大,但是都和陸績關係友善。
現在很多人所看到的《渾天圖》,便是當時陸績所著,而且陸績還曾註釋過《易經》,是少有的錚臣。
李邈四處看了看,因為知道陸績不過十二三歲年紀,所以這樣一來便好找了。李邈很快就確定了目標,李邈確定目標之後向前走去,雖然十二三歲年紀,但陸績已經有與別人不一樣的氣質了,容貌俊朗,舉手投足之間十分文雅。
但是因為陸績的哥哥是陸家族主,這樣怎麼來與之結交呢?李邈心裡面想到,若是第一下便唐突了,在小孩子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完了蛋了啊。
“兄臺?”
不對啊,他比我小。
“今天天氣不錯啊。”
李邈撓了撓頭,突然間發現這古代人搭訕都是需要水平的,我靠,問什麼呢?難不成打量一下,問一下,你吃了沒?
李邈硬著頭皮走上前去,道:“在下李邈,冒昧打擾,還望見諒。”
陸績正與其他幾個哥哥們談的盡興,突然李邈冒了出來,嚇了他們一跳,我認識你嗎?
李邈一臉尷尬,突然間不知道自己該說些什麼了,靈機一動之下說道,“孝順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事堪奇。陸績小友,李邈冒昧前來打擾,便是想要一睹風采啊。”
李邈虛扶了扶額頭,擦了一把汗,心道這事兒可真夠險的,若不是自己碰巧看過“二十四孝”,恐怕連丟人是怎麼丟的都不好意思提。
眾人瞭然,原來是找小陸績的啊!
十二歲的年紀,陸績已經知道很多事情了,看到李邈引出一首打油詩一般的讚賞,高興還是有的,急忙客氣道。“有禮了,不知道李……將軍,怎麼稱呼?”
看到李邈手上有些繭子,陸績立即便清楚這人恐怕是個儒將,而且李邈作為李術的吊兒郎當兒子,實在是不太出名,尤其是在這陸績的耳中,若是他哥,恐怕還能認識李邈。
“不敢當,我現在是太守手下將領。”李邈皮笑肉不笑的說道,心裡面卻暗暗道,“不過這廬江太守能幹多久,就不是我的問題了。”
“李將軍請坐。”陸績邀請到,然後開始給李邈介紹,“這是劉家劉能,這是張家張三年,這些都是我的朋友。”
“咳咳。”李邈咳了兩聲,但是又忍住不能笑,臉色都憋得有些發青。
“李將軍怎麼了?”旁邊有人關切道。
“無妨無妨。”李邈心中大笑不止啊,劉能,這名字也是醉了。
“那好,就請李將軍坐下吧。”
“多謝。”李邈略微施了一禮,然後穩穩坐下,心道這一關算是過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