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那幾個商賈既是來詢問謝正水泥的事情,那便是有購買的準備。
三千兩是不少,但卻也在能夠接受範圍之內。
不過就是幾個時辰的時間,幾個商賈便又找了謝正。
“謝公子,我們皆願購買水泥,只是不知這水泥如何賣?”
這個價錢早在之前,謝至便與謝正交換過意見了。
所以,在商賈詢問之後,謝正沒加考慮,直接脫口回道:“一貫銅錢一袋,至於如何運送回去,你們自己負責,途中若遇水出現變硬,無法再使用的情況,我們概不負責。”
一貫銅錢一袋說來也不貴。
幾個商賈互相通了一下氣,由一人回道:“好,某幾個買了,某對著水泥不甚瞭解,不知建一處宅子需多少,也不知如何用。”
這個水泥乃新鮮東西,剛開始的時候謝正他都不知曉如何使用,還是謝至一點點告知,他才勉強掌握。
告知這幾個商賈如何使用,也只是按照謝至剛開始交給的那些,照搬硬套一一告知的。
一袋水泥多少沙子,都告訴的清清楚楚。
這些商賈也不見得動建房子的事情,他能做的也不過是把謝正告訴的這些一一記在心裡罷了。
記清楚了這些事情後,謝正便領著他們直接去了水泥倉庫。
吩咐管水泥的人,開始為這些商賈分派。
這些商賈與謝正協商之時也沒找到運送回去的人,只能把各自需要的水泥堆放在牆角,交了定金,然後再回去找人。
時間一日日過去,自這些商賈購買之後,也與不少人來過水泥作坊。
標準就是那個標準,也無需謝正親自見。
他們願買,那便留下銀子,自己找人把東西拉走。
若是不願買,也沒關係,就當他們不曾詢問過,買賣不成仁義在嘛!
就在這些事情進行穩步進行著之際,天津港口的大寶船也終於被人注意到了。
大明自朱元璋開始便有片瓦不許下海。
剛開始,謝至弄這個大船的時候,很多人只是以為只在內陸行駛。
隨著這寶船越發的建造完成,傻子都知曉這能抗住八級颶風的大寶船,若只在內陸行駛根本就必要。
而且這寶船也不止一艘,三艘大寶船往哪裡一擺,可謂是蔚然壯觀。
本來,徐進在造船之期,打著謝至的名頭,又與天津衛的指揮使喝了幾頓酒,多多少少的給予了好處。
天津衛指揮使便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答應了這個事情。
當這寶船快要完工之際,天津衛指揮使自知這個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簡單了,及早與朝廷稟告,將來出事自己也能少擔些責。
其實,這指揮使的摺子之前,弘治皇帝便已接到了這方面的摺子。
畢竟,那些廠衛也不是吃素的。
寶船那麼顯眼的事情,不可能一點兒風聲都送不到弘治皇帝的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