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王朝滅亡的深層次原因便就是土地兼併,而土地兼併的原因,便是大面積土地由那些地主士紳所掌握。
這些人不納稅,享受榮華富貴,到了國破之時率先搖尾投降,做了貳臣。
沒有哪個王朝敢在行將覆滅之際,挖掉這身毒瘤的。
弘治皇帝一個以寬仁著稱的守成皇帝能有如此魄力,謝至著實頗為佩服了。
謝至一副大義凌然之態,回道:“利害臣已詳知曉,臣願往。”
弘治皇帝臉上瞬間多了幾分欣慰,起身走至謝至身邊,道:“你謝家在餘姚之地也有良田吧?算來你謝家也是士紳行列,如此行事,得罪的雖是關中之地計程車紳,但卻不乏有其他之地的推己及人早做準備,可想好了與家中如何交代?”
對謝家的親族成員,謝至其實並不是很清楚。
他並非長子,謝家的一些事情也輪不到他做主,自然他也就沒注意過這些事情,唯一所關心的也就只有謝家兄弟而已。
弘治皇帝一番貼切之言,謝至昂首挺胸回道:“有國才有家,大明富強,謝家才會興旺。”
弘治皇帝心中更為欣喜,他頃刻之間覺著自己果然還是沒有看錯人。
接著,弘治皇帝又道:“今夜你回去與謝卿交流一下此事,明日朕再派人宣旨,關中旱情便勞煩爾父子了。”
從宮中出來後,謝至自是第一時間便回了謝家。
回家後,謝至第一時間便去見了謝遷。
見面之後,謝至便把幾日來他的成果彙報了一番。
謝遷臉上帶起了些許的笑容,笑呵呵的道:“嗯,能夠緩解旱情,朝廷便省力不少了。”
趁著謝遷高興之際,謝至又說了他與弘治皇帝的諫言。
能當上內閣大學士,謝遷的眼光自是頗為長遠的。
謝至的這個問題出口後,謝遷臉上的笑容漸漸的消失不見了,雖沒有笑容,倒也不是怒容,只是臉色變得頗為嚴肅了。
謝至緩緩,道:“爹,若想讓使得大明更強,便只能是讓天下之財都歸於朝廷才是,此事後果頗大,兒子早有預料,早在兒子決定科舉入仕便有了此種想法,只不過當時因兒子人微言輕不足成事,現在陛下信任兒子,且陛下也有此心思,便也到了成此事的時機了,這個旱情不過只是一個由頭而已,此勢頭一開,開罪的人也就會越來越了,謝家往後在朝中將會更為艱難。”
後來的謝遷能夠憤而辭官,便可見其心中是有正義的。
許久,謝遷都不曾表態。
謝至也不著急,一直在等著。
好久,好久...
謝遷終於起身,道:“去做吧,大丈夫有可為有可不為,既以入仕便也不能只做趨利避害之事,總是要上無愧於君,下無愧於民的。”
謝遷支援,謝至的鬥志便又滿滿的了。
謝至拱手回道:“多謝爹。”
謝遷卻是扯起一道苦笑,道:“老夫本以為你是兄弟幾人最不成器的一個,卻是不曾想,你竟有如此魄力,老夫終究是老了,顧慮的東西太多,行事難免會畏手畏腳,此事成了,我謝家是功臣,若是中途一旦夭折,我謝家之血就是平息那些士紳最好的手段,不過終究來說,”
謝至豈能不知,別看現在的弘治皇帝對他頗為信任,一旦堅持不知,那隻能是以犧牲謝家為代價的。
不過總的來說,謝至如此做也是最穩妥的。
比之直接頒佈法令改革已經要好上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