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旨之後,蕭敬並未停留,直接回了京師。
隨著蕭敬的旨意傳達,朱主薄是當朝太子的訊息第一時間便在雲中傳了出來。
見過朱厚照的那些雲中百姓,無不都在交口稱讚。
朱厚照性格開朗,沒什麼高高在上,不願與庶民百姓相交的心思,自然也就深得民心。
.....
弘治皇帝既然有了旨意,那謝至便可放開手腳,把雲中衛再往更高一個臺階打造一下了。
招兵之事,謝至並未選擇軍戶。
這些軍戶都有隸屬的衛所,背景是否清白,很難搞清。
所以,對兵丁的選擇,謝至想到了流民。
這些流民各行業的人都有,皆都是在鄉因各種原因存活不下去,才淪落成了流民。
軍戶雖不討喜,但若是能許以好處的話,還是會有流民參與的。
在與王守仁商量之後,直接由縣衙貼出告示。
凡是願參加雲中衛之人,每月餉銀三十文,隨行親屬皆由雲中衛安排營生。
第一條,不算什麼。
第二條,才算是真正吸引人的。
只要能安定下來,即便是外鄉,他們也心甘情願了。
一時之間,雲中聚集起了大批的流民。
這個時候,想要富裕,最關鍵的還是得靠人口才行。
別看雲中現有的耕地有將近三萬畝了,但未開墾的荒地至少還有一半。
畢竟這個時候所有的種植都是需要人力的,一漢子一年能種活十畝也是極限了。
在雲中落腳的適齡漢子都被放入了雲中衛,剩餘的則是安排他們在雲中住了下來。
雲中的荒地雖說是不少,但也養活不了源源不斷湧進來的鄉民。
唯一辦法,還得是依靠經濟的。
所以說,再尋求一條致富之路還是很有必要了。
“知縣,雲中衛招募兵丁已達四千了,可湧進來的流民卻有一萬有餘了,現在已是秋收,我們的存糧很快便會被吃光了,如今還有流民湧來,該想想其他辦法了。”
王守仁所言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謝至沉思了片刻,道:“某吩咐徐經去買糧吧,若想長期發展,還得是找個機會,尋個其他能賺銀子的營生,也好讓這些流民在冬日之時也能有事可幹,如此之多的人到了陌生之地,若是沒可乾的事情,開始很容易出狀況,目前來講,先只能是讓這些流民去墾荒了,荒地開出來,明歲便可種下了。”
道理也就是這麼個道理。
王守仁附和道:“嗯,是該如此。”
頓了一下,謝至接著道:“徐經在城南發現了一片陶土,他已從景德鎮找尋匠人了,若是適合製造瓷器,也將會是一大筆利潤,也算是給這些流民找些活幹了。”
這些流民已經是來了,只有給這些流民找到長久謀生的營生,雲中衛的那些兵丁才能安定下來。
“守仁兄,你只管負責雲中衛的訓練,其餘的事情某來操心便是,先前與韃靼那一戰,他們的俘虜不過才換回了我大明百姓百人而已,還有不少百姓,在其手中,將來這些百姓定要重回我大明故土,最關鍵的還是要保證往後我大明不失一寸土地,不失一個百姓才是,而想要達成這些便需要百姓強大的兵戈做支撐的。”
王守仁點頭,回道:“嗯,在下明白。”
雲中衛現在的編制也就只有謝至和王守仁。
弘治皇帝雖說,讓謝至自行舉薦其他人選,但謝至卻是並未舉薦。
他寧願繁忙一些,不願給雲中衛帶來其他衛所鎖固有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