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更新最快閱讀網 蝴蝶球這種技術,趙亞寧一接觸到就喜歡上了。儒尼尼奧教給他的任意球技術雖多,但是他卻覺得這是最為難以想象的一種。
儒尼尼奧是個好老師,對於任意球他一直都說的很詳細。如何搓弧線,如何提拉法踢出落葉,他都不會藏私。而且他也不會說什麼玄虛的天分,靈感,境界,用詩化的語言形容技術。他就是很簡單的介紹,如何發力,如何觸球,如何找角度,如何控制速度。
“任意球是種技術,別把它變得那麼玄乎。”儒尼尼奧對於任意球的理解,從來都是很簡單的,“沒什麼特別的,多練,勤想,下功夫,誰都能練出來。”
儒尼尼奧自己是任意球大師,對於任意球的各種踢法研究的極多,而他自己也是有所創造的。至少在他之前,沒有人能夠把弧線球和落葉球結合的那麼完美。
“其實以前我開始練任意球的,也是從基礎的搓弧線,抽shè,提拉任意球開始的。”儒尼尼奧一邊說,一般做著演示,“這三種任意球都是較為常見的踢法,米哈伊洛維奇,卡洛斯和佐拉把這三種踢法演繹到了極致。因此,後來我就想著,踢一種和他們不一樣的任意球。”
任意球說是有著各種踢法,但是真正可靠的卻沒有幾種。大力抽shè畢竟不是普及xìng高的技術,而弧線球的攻擊範圍,又很難達到三十米以上,因此落葉球也一直被認為是任意球的最高境界。但是儒尼尼奧卻在落葉球的基礎上,發明了另外一種任意球,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電梯球。
電梯球乍看上去和落葉球很像:都是一個向上的軌跡,然後在門前猛然下墜。但是電梯球和落葉球又有著一種本質上的區別:落葉球是轉動的,電梯球則是根本不轉動的。
“其實這兩者的差別極小,但是研究一下還是挺有趣味的。”
電梯球其實用的就是一個思路:用最小的接觸面積擊打足球,而且和足球的切點不是弧線球的面狀切點,也不需要落葉球的提拉,這樣的短暫接觸,讓飛出去的足球幾乎是被彈出去的,這樣的球不會旋轉,也因此可以最大程度的受到空氣紊流的影響,從而產生根本不可預測的多變球路。
落葉球用腳內側擊球,可以增強球的旋轉,球在空中,會有一定的弧線。球下落的時候,速度更快,難以撲擊——它的發力擊球,和打乒乓球時的弧圈球和接近,都是依靠強烈上旋,帶出比正常拋物線更大的弧線來迷惑敵人。
而電梯球以腳背抽球,沒有旋轉,空氣紊流會決定球的飛翔路線,最多的時候會偏離正常拋物線半米左右,因此,這種球更加飄忽不定,難以預判,再怎麼頂級的門將遇上了也無可奈何。——它的原理,和棒球的慢速變化球,排球的上手飄球是一致的,依靠的,不是旋轉的力量,而是以膝蓋和腰肢為杆,以小腿為鞭,腳面把球甩出去的一股力量。
當然,這種踢法也可以用腳尖來踢,一樣可以踢出效果來。但是問題是,踢多了的話,有可能會引發甲溝炎的問題,瑞典人伊布拉希莫維奇,就是腳尖踢球過多,從而引發甲溝炎的嚴重受害者。
但是因為這種球發球者自己也無法預判,只能靠經驗來罰球,所以成功率並不是很高。像儒尼尼奧這樣,把電梯球踢到將近七腳一個進球的命中率的,更是絕無僅有。皮爾洛是儒尼尼奧之外,對電梯球掌握的最好的人,但是他的命中率其實一直都不高。至於另外一個電梯球的使用者,後來大名鼎鼎的C羅,命中率更是慘不忍睹。
當然,儒尼尼奧自己踢的時候,已經不是簡單的電梯球了。會有一些調整。比如靠腳趾,讓球帶上一些弧線,靠調整接觸部位來調整飛行高度,當然靠著力度調整球速更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儒尼尼奧最多的,還是把落葉球的腳法融入到這種腳法裡面,讓球在無規律的飛行的時候,有下墜的弧度,從而變得更加無法預測,同時也能更好地繞過人牆,這是極難的。
“這種球被叫做電梯球,用以區別落葉球,”儒尼尼奧解釋著的同時,也在演練著,“但是它的成功率不夠高,也是個大問題,所以後來,我又想了一個辦法讓這種踢法更有趣。”
如何讓任意球名號率提高,是個很難的事情。很多公認的任意球大師,一輩子也沒踢出來過幾個任意球。卡洛斯也好,雷科巴也好,乃至於馬拉多納,他們打進的任意球都是極少的。他們不是缺少技術,而是缺少穩定xìng。他們可以踢出一腳被人認為極為完美的任意球,但是像儒尼尼奧,米哈,貝克漢姆那樣把任意球當做一種進攻武器,每個賽季都穩定的輸出五六個的能力,他們不具備。
而儒尼尼奧想要做的,就是增加電梯球的穩定xìng。他發明了這種技術,及時希望別人用的,要是成功率不高就沒有意義了。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用我教你的這種踢法發力,但是不用踢得太高,不要刻意的去找角度,讓落點在守門員身體左右範圍一米之內,面前一兩米左右,然後彈地,跳起進網。這種球其實也是電梯球的變種,但是角度不必那麼刁,成功率可能會更高一些。”
而像他說的,這種在球落地之後,透過彈地改變球路的踢法,趙亞寧別說沒嘗試過,連聽說都是頭一次。
不過這不妨礙他一聽就喜歡上了這種踢法,因為這樣的踢法聽起來確實很棒。
而更為讓他難以想象的是,球在落地後彈起的瞬間,竟然猛然變得飛快旋轉起來。
“這種球的踢法其實是對空氣紊流的調整,而在接觸地面之後,一瞬間爆發的各種影響力全都會轉化為一種力量,這讓球彈起的瞬間帶上了急速的旋轉,守門員就更難以預判了。”
其實說是簡單了,但是也不簡單。只不過因為不是以第一落點打門了,角度不必刻意的去追求刁鑽的死角,而是打在中路門前的位置上,這就讓難以預判的電梯球的第一落點不會偏離到球門之外,自然也就更加容易入網了。而且更妙的是,因為打在離守門員非常近的位置上,守門員作出撲救動作是本能的反應,而這個時候,球再發生旋轉,幾乎沒有人能夠反應過來,或者說是撲救成功。
儒尼尼奧對自己的這種踢法又做了解釋,“07年以後,我才把這種技法掌握住。當時歐洲也有人說這是任意球改革,並且用棒球的術語,定義他為蝴蝶球,以便和電梯球區別。但是那個時候,我已經沒能力把它繼續下去了。其實我倒是很喜歡這種踢法的,你知道的,足球製作的水平越來越高,足球越來越輕,越來越圓,落葉球會越來越好踢,而搓弧線會越來越難。練好了這種技術,對你是種好事情。”
任意球的技術也是隨著球的變化而變化的。在小貝做阿迪達斯代言人的時候,阿迪達斯特地把足球做的能夠更好地發揮出弧線球的優勢。但是當小貝威風不再之後,阿迪達斯就把球改的越來越輕,越來越圓,甚至有了2010年世界盃上被人抱怨無數的普天同慶。球變輕了,再搓弧線球就不容易了,電梯球的踢法,應用率自然就提高了,但是如何把它變得更有效率,卻是一個難題。
畢竟像儒尼尼奧那樣肯在任意球上下功夫的人越來越少了。
“當然,最重要的事情,還是細節。力度,觸球點,判斷力,這些東西,是最重要的東西。齊祖他們都沒有練過什麼專門的技法,但是也有一腳好任意球,就是靠細節的。蝴蝶球變化太複雜,就是發球者自己都不知道球會怎麼運動,只能靠著經驗做出一些判斷,因此,需要的也是極多的經驗積累,想要掌握的話,就得苦下功夫。”
趙亞寧當然知道這個,但是這種踢法,他一踢就喜歡上了這種踢法,一直在想著該如何踢。
因此,一直到進入了國奧隊報道的時候,他還是滿腦子都在琢磨著這個聞所未聞的新技術。
可是一進入國奧隊,他就覺察到了氣氛的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