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
好似一陣竊竊私語吵醒了宋澈。
他下床去開門,只見李家村所有村民,提著臘肉,捧著雞蛋,端著大餅,
“宋大官人,您今日便要離開,我們也沒什麼好東西給你,這些食物您帶在路上吃吧?”
村子獨立這麼久,食物本就匱乏,宋澈哪裡能要?
他只象徵性地取了兩枚雞蛋,“這個我留在路上吃,剩下的鄉親們拿回去,倭寇或不止昨夜那些,以後說不定還會再來,大家要吃飽吃好,這樣才有力氣打鬼子。”
“那……那咱們給官人磕一個吧?多謝官人助我們戰勝倭寇。”
老村長便要領著村民下跪,宋澈趕忙將他扶住,“鄉親們萬萬不可,剷除倭寇是我分內之事,你們好些都一把年紀了,給我下跪磕頭,這不是折煞我麼?”
“若是每個當官的,能有官人的心腸,我們這些老百姓,何故於受苦啊!”
老村長感激涕零,村民紛紛抹淚。
哎喲……
大清早的搞這出。
宋澈最見不得人哭了。
“諸位鄉親父老放心,宋某在此保證,不出一個月,定叫登州倭患盡除,還你們個清白人間!”
“村長,村長……大道上有一隻商隊經過,有四五十人呢!恰好可以給大官人他們搭個伴兒!”
防哨的民兵急匆匆跑來告知。
“那可抓緊了,那可得抓緊了……”老村長又抓了幾枚雞蛋,幾把棗子強行塞進宋澈衣兜兒裡。
宋澈哭笑不得,“村長,夠了夠了……”
“此去登州有一百來里路呢,帶在路上吃!”
等塞得脹鼓鼓了,老村長才“放過”宋澈,與村民一起將他們送出村子。
商人們抱團一起走,隊伍越大越有保障。
商隊坦然接納了宋澈他們。
宋澈就喜歡跟商人一起走,隊伍裡面各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為了錢啥都不怕,走南闖北,風雨無阻。
隊伍中,大多數都是鹽販,自官府推出“鹽引”政策,只要膽兒夠大,多少都能發點小財。
“謝老闆,你們這是要到哪兒去發財啊?”
宋澈問向一中年胖子,他叫做謝慶,是萊州涪縣人,原本做水產生意,在當地頗有傢俬,這支隊伍便是他拉起來的。
“可莫要說發財了,我家裡有四個老婆,五個兒女,賺的錢還不夠他們吃飯呢!”
霍,好傢伙!
怪不得坐在馬車上都喘粗氣,沒有金剛杵敢攬瓷器活兒?
謝慶用手帕,擦了擦額頭汗水,說道:“我們是到‘芝罘’鹽場去運鹽的,那條路比較順,駐紮在芝罘灣的是淮南水師,比起京東那些孬兵,他們要幹實事得多,咱只要進了芝罘,安全便有保障,因此附近幾個州的鹽販,都願意往芝罘鹽場跑。”
宋澈正打算詢問淮南水師,沒想到謝慶隨口便說了,可讓他意外的是:
“淮南水師,不應該在蓬萊軍巷麼,為何會在芝罘灣啊?”
“軍爺的事兒,我一個鹽販子哪能清楚,”謝慶說又道:“淮南水師不止在芝罘灣駐紮,夾河口與八角港也有,蓬萊軍港與沙門島那邊都是京東水師。”
說意外卻也不意外。
淮南水師畢竟是外地軍隊,安陽王肯定不會將風險留自己在身邊。
“老闆,那我們還去蓬萊麼?”南宮月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