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矇矇亮時,揚州軍抵達龍口山麓,距白木關不足二里地。
沿途道路旁的竹林裡,懸掛著數不清的屍體與人頭,都是在戰場上犧牲的淮南士卒。
寒風颯颯,吹得竹林嘩嘩作響,屍體搖曳壓低枝頭,時不時撣下積雪,叫過路人毛骨悚然。
“大家瞧見了麼?倭寇之殘忍,令人髮指!若今日白木關不破,興許明日便是我們的屍體被掛在這上頭——破白木關,剷除倭寇,為死去的每一位兄弟報仇!”
“破白木關,剷除倭寇!”
“破白木關,剷除倭寇!”
誓師吶喊,震盪山麓。
據軍情得知,白木關共有一千倭寇,最強遠端兵器便是強弩,可射四百步,近戰武器則是炸藥與滾石。
行軍至距關口四百步時,炮車停止前進,宋澈下令:
“記住了,聽到一聲槍響,便投擲開炮。”
“明白!”
隨後以盾牌兵為前排,弓弩手與火槍手穿插,馬步兵隱匿其後,緩緩向關口靠近。
關口外遍佈鹿砦,砦上穿刺著一顆顆人頭,關門上懸掛著數十具屍體,有的已被風乾,一群群烏鴉將屍體啃得面目全非。
殺人辱屍,罪大惡極!
關口上燃起了烽火,倭寇排守在牆上,劍拔弩張,等待揚州軍靠近。
“停!”宋澈真臂高呼。
全軍停在關口三百步開外。
“鮑將軍可識那牆上誰是賊首?”宋澈舉著望眼鏡,邊探邊問。
鮑大友罵道:“一個個歪瓜裂棗,長得又醜又矮,誰他娘知道。”
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三百步距離,已在火槍殺傷範圍之內,若能先將賊首狙殺,敵方士氣必然受挫。
宋澈從胯下取出一杆長槍,用細繩將望遠鏡固定於槍管上,掃描著關口上的眾倭寇,大聲道:
“兄弟們聽著,我喊一句,你們跟著喊一句!”
“明白!”
“八嘎!”
“八嘎呀路!”
“西內!”
“這是什麼鳥毛話?”
“是東瀛話,大致是王八蛋與去死的意思。”
“白兄啊,你可真是個人才,幾時學來東瀛話?”
閱片無數部,還不能學兩句口頭禪?
“哎呀,你別管,狠狠罵便是,越大聲越好!”